《做個有錢的女人》
前言
前言
你知道不能完全按照自己願望生活的滋味嗎?你的夢想和你的生活有差距嗎?你認為這種差距“完全正常”嗎?你願意接受不符合你最高需求的生活,承認它是命運的安排嗎?如果是這樣,這本書就很適合你!如果你把金錢變成一種支持的力量,它就可以讓你享受充實、幸福的日子。生活能夠不必再為錢擔心,那不是很棒的事嗎?
有很多女性讀者表示,希望有本專門深入探討女性特殊情況和特殊需求的理財書。我知道女人在處理金錢上和男人有許多差異,但其中的差別真的那麼大嗎?值得專門為此寫一本書嗎?我必須承認自己本來想得太天真了。
在我決定深入研究這個主題之後,我讀了關於“女人與金錢”的主題能夠找到的所有數據,諸如:女人是否關心自己的事,還是更喜歡依賴別人?女人如何投資?女人是否了解自己的經濟狀況?
你可以建立家庭,把孩子撫養成人;你有一份工作,可以有無數成就。除了錢之外,你可以應付生活中出現的任何情況―――你難道不覺得這樣很奇怪嗎?我總是聽別人說:“我太忙了,沒時間操心自己的錢的事。”或是:“我不會管理錢。”我們總是為了賺錢而努力工作,卻沒有讓錢也為我們努力工作!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沒有真正去關心!
我相信“富裕是人與生俱來的權利”,無論對男人或女人都一樣。我也深信累積財富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女人為什麼要成為例外呢?
享受錦衣玉食的機會,更重要的是為女人帶來經濟獨立後人生自在的可能。
經常有許多朋友向我要股市明牌,交換投資經驗,我總是發覺女性的朋友往往隻要答案,不問理由,或者是在不了解自己的需求下跟隨親朋好友投資,反而造成財務上的損失。這些行為大部分都源自於長久以來女性認為自己雖是家庭的一分子,但在經濟生活多為附庸角色有關,沒結婚的想要找個“長期飯票”,結了婚的靠老公打拚,年紀大了則想子女的奉養。一直到近年來,年輕的女性工作者已和以前大不相同,她們不再甘於領一份死薪水,勇於接受挑戰,全心投身在工作與成就感的追求上,對家庭奉獻但不犧牲。在消費模式上,不吝於花費打扮自己、愉悅自己,利用信用卡靈活理財,追求質感的同時重視付出合理的代價,對於財富的充滿向往,對各種投資也有興趣,展現的正是新時代女性風範。但在理財上成功的女性似乎仍然相對較少,最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在於女性在個性上與男性的迥異。
作者在這本書中的第一部分就直接討論到女性在處理金錢上的很多盲點,不啻為女性朋友敲醒警鍾。而在有了正確的觀念後,如何累積對各項投資工具的知識並學習如何運用。作者亦藉由深入淺出的文字與生活化的個案,很輕鬆地引領讀者一窺理財殿堂,讀來生動有趣。
許多周圍的女性朋友總是覺得投資理財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需要的專業自己根本無法建立,因此懶得投入心力。需要提醒的是:你的工作技能可能不合時代需求,你的家庭狀況可能麵臨改變,你的伴侶可能無法依靠,你的子女可能遠離,可是你的一生都離不開錢的需求,唯有你自己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財務安全。現在你投入心力累積的理財知識與經驗都將伴隨你一輩子,都能幫助你建立穩健的財務,這是一個多麼重要又必要的投資!花兩個小時的時間,讀一本輕鬆有趣、專門針對女性生活經驗的理財書,絕對是一個好的投資!
第一編女人賺錢的七大基本功
第一編女人賺錢的七大基本功
精心製定自己的目標
給幸福女人的良言
人的一生如果隻有80年,倘若我們在睡眠中消磨三分之一的時光,那麼,實際可以用來行動的時間,不過是56萬小時罷了。而如何運用這56萬個小時,全看你自己決定。隻能過一回的人生。隻有56萬個小時可以運用,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彌足珍貴,不容浪費。
一個女人沒有目標,她的人生是盲目而被動的。即沒有目標的女人,不知自己要的是什麼,總是和機遇擦肩而過。必須對無計劃的人生說不。
人們一旦有夢,或是有一個理想、目標,自然而然地就會為了它而發揮最大的心力去達成,那是人性發揮最大光輝的時刻。這是一個“自己選擇自我生活方式的時代”,每個人的人生,就如同每個人擁有的一塊夢田一般,用它來種什麼?全看你自己。
巴納特?巴爾基的母親,就說了下麵的話,為她上緊了發條:“沒有人比你更優秀,但是,倘若你不做番事情來證明,那麼,你與別人也是毫無差異的。”
卡耐基說過:“人必須熱衷地獻身於遠大的目標。這目標,不僅是為滿足成功的利己心而為,還必須包含有理想。隻有合理的計劃能給人帶來最高的報酬及尊敬。”
卡耐基還說:“當你追溯至原點去思索時,人生的一切無非根基於個人的夢想和目標。擁有更美好的人生,得先給自己一個奮鬥的方向,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是幸福的起點。”
不能抱持正確目標而奮鬥的人,就有如玩耍得意與消沉的兒童一樣!他們不知道自己所要的是什麼,總是噘著嘴。
首先心中擁有目標,給人生存的勇氣,在困苦艱難之際賦予我們堅韌不拔的毅力。有了具體目標的人少有挫折感。因為比起偉大的目標來說,人生途中的波波折折就是微不足道的了。
假如就寢之前有令人操心的問題,可能隔一夜醒來便茅塞頓開,迎刃而解。那是因為我們雖然已經入眠,但心底深處仍在思考有關事情之故。
其次,由於目標存在腦海某處,所以即使我們從事別的工作,潛意識裏依然暗自思量圖謀對策,遂在不覺之間接近目標,終於夢想成真。擁有目標的人成功的機率,無疑比缺乏誌向的人要高。
甚至也有數據顯示,心中擁有目標的人會比較長壽。因為,他的生活可能會更有情致和規律。對於自我人生懷抱崇高的關切感,將會帶給我們生命的活力和氣勢。這就意味著,目標激勵人心。產生活動的能量。
再者,中途目標好像攀登階梯一樣,循序漸進為宜,盡管前途困難重重,也要自我激勵,不斷做出更大的挑戰。當時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往往幾年之後,出乎意料地簡單地達成了。
所謂“天助”,當我們訂立目標努力達成之機,將會覺得好像凡事無不順遂己意;當我們奮發圖強積極進取之時,一切都將變得時來運轉左右逢源。
當然,行進的路上,不可能完全一帆風順,有時也得含辛茹苦。無論遭遇多少打擊,都要百折不撓,永不氣餒,勇往直前,堅持到底。一個懷抱鮮明目標的人從不叫苦,凡事總是默默耕耘。
雖說某種偶然可能開創個人命運,不過對於有目標取向的人而言,與其相信偶然,毋寧掌握必然。盡管“機會”公平照顧世上每一個人,但缺乏目標的人卻隻能是眼睜睜地看它溜掉。
心中擁有目標,便會使自己不太留意與之不相關的煩惱。
一個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旦我們全身心地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去冥思苦想時,其他的事情是很不容易在腦子裏停留的。
心中有了目標,人就會專門找一些相關的麻煩來解決,以便自己為實現目標而進行一些必要的訓練。這樣,便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起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勇於迎接困難的優良質量。
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你理想中的生活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人的一生如果隻有80年,倘若我們在睡眠中消磨三分之一的時光,那麼,實際可以用來行動的時間,不過是56萬小時罷了。而如何運用這56萬個小時,全看你自己決定。隻能過一回的人生,隻有56萬個小時可以運用,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彌足珍貴,不容浪費。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有效地運用時間而不浪費呢?
人的存在有許多不同的要素,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全由個人來決定,由自己來決定取舍之間的標準何在,所以說,想要過理想而無憾的人生,先擬一個清楚、明確的人生目標是很重要的。
人一旦有夢想有目標,自然就會為實現它而發揮更大的心力,人生的光輝至此粲然可見。為什麼呢?在為實現理想而奮鬥的過程中,人生的樂趣昭然若揭,而生活就會更加地活力充沛,此時人類原已潛在的腦力也會得到發揮。經常有意識地創造出這樣的情勢,使人生更成功,更豐富且充滿樂趣的原理、原則,就是所謂的目標催化作用。
J?皮爾旁特?摩根在那本分析性的著作中說,一個人去做一件事,通常是為了兩種原因:一是目的性,二是聽來動聽。
每個人本身都曾想到那個真正的原因―――目的性,我們用不著強調它。但是,我們每一個人,在心底裏都是理想主義者。
讓我們再一次回到人生的基點上。
人的一生不外乎是為了幸福而奮鬥的一生。而奮鬥則需要堅定的信念―――自己理性選擇的目標的支持。這裏有幾種必備信念:
(1)認識清楚
(2)坦白無私
(3)誠實不二
(4)刻苦自勵
(5)持之以恒
這五種信念(目標)缺一不可,認識是一種目標,你對於這件事情必須有清楚的了解。奮鬥是一種行動的昭示,你應明白奮鬥的主體隻能是自己,這是確定個人戰略的中心。
試問,有幾個人能自信正在享受人生之樂呢?又有多少人能夠清楚地說出,自己最感到快樂的是什麼事呢?令人意外的,這個看似平淡的問題,卻沒有多少人答得出來。任誰都想過幸福的人生,但是,什麼樣的人生才稱得上是“幸福”呢?該怎麼做才能得到幸福呢?能夠明確回答出這個問題的,大概沒有幾個人吧?
然而,如果對這個問題模糊不清,就決不會知道明天該采取什麼行動、該怎麼做才會更充實。即使是實行“完全包裹”式的生活,別人所能提供的仍有其限度,不可能連日常生活都為你包攬下來。
自己想做什麼?想過怎麼樣的人生?自己和別人、社會想保持何種關係?在哪一種狀態下會讓自己最滿意?這些應該都是事先要考慮的;也就是說,要先確立自己人生的方向及指標。這就像是企業集體,基於其經營理念而決定其CI(綜合文化)形象,進而賦予全體員工一個統一的努力方向、一致意念。同樣,人也有必要紿自己一個奮鬥的方向,決定自己的個人生活方式的選擇。
當我們在思索人生的一切時,追溯至其原點,無非根基於個人的夢想、目標。當然,在我們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也不能無視於社會的存在。由於每個人所看著的、所希望的,都因其成長的文化背景、環境、宗教而有所不同,自然每個人的個人生活方式也就大異其趣。這是自己的主張,也是自我文化的確立,與其讓自己的個人生活方式輕易實現,倒不如增加一點困難度和挑戰性,那麼,人生將會更有樂趣。
具體而言,改變自己的一生,賦予它更重要的夢想、目標及價值,就是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是人生的最高戰略。換言之,不論是在工作上、個人生活上,人生的幸福就由設定這最高戰略開始的。
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能夠明確目標。目標直接決定著你成功與否,並為你的人生賦予了許多重大的意義。
在貫穿人一生的活動中,大多數人僅僅利用了自身能力的10%。而你想象中成功的自我,是不是就靠著這10%的能力完成了學業,終生從事一種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生活得平淡無奇呢?這就是你希望的生活嗎?
你過去的生活仍在今天延續,盡管你對許多事情抱怨不已,祈求著、期望著:“落後於時代的‘廢物’應拋棄,我們的生活應變得更加美好。”可與此同時你卻又懶得動一動手、伸一伸腳。如果你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擁有真正的成功,就應為此付出努力。
隻有你自己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才能發掘出自身更多的潛力,做更多的事情,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瑪麗?克勞莉的母親在她出生剛18個月時就因肺炎而不幸去世,可憐的小瑪麗被祖母領到一個農場。在農場裏,小瑪麗沒過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她小小年紀就開始做雜事,一直幹到15歲。
瑪麗的童年是在孤獨之中度過的,在她比與她年紀相仿的其他孩子先讀完中學後,她受不了孤獨感的折磨,渴望有人來關心她、支持她,因此她早早地就找了個丈夫。可由於草率成婚,這個匆忙建立起來的家庭沒過多久就徹底破裂了,她不得不一個人承擔起撫養兩個孩子的義務。盡管她找到了一份工作,可那點微薄的工資又哪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呢?
瑪麗開始憂慮起自己將來的命運。她反複問自己,她是隻配做個含辛茹苦地拉扯孩子、斤斤計較每一分錢的小人物呢?還是能成為自己的主宰?當她明確了自己的選擇後,做出了決定:她決定要改變目前的窘境,要超越現在的自我。
於是,她進會計班學習,並尋到一份好工作。白天她整日工作,晚上就去南麥塞德恩特大學上課,即使周末也不休息。
直到有一天,當瑪麗發現自己對家庭裝飾比較喜歡時,她就辭去了會計工作,把活動陣地移到了自己家裏。她把家裏布置得很漂亮,並且經常舉行各種聚會。當活動進行到高潮時,她亮出各式各樣的商品,然後向在場的人兜售,無疑,此舉獲得了成功。接下來,她成立了一個家用百貨進口公司。不久,她又創建了家庭裝潢和禮品有限公司,使自己躋身於商界。她的人生開始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