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做個怎樣的父親(2)(1 / 1)

【歡迎來米花書庫看書,我們竭力為您推薦精品,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我們的努力更新在於您的熱情參與】

這樣的歎息從天真的孩子嘴裏發出來,聽了讓人心碎。為什麼本該快樂的童年卻被這樣的歎息籠罩著呢?根源隻有一個:沉重的學業壓力。

中國孩子是世界上學業負擔最重的孩子。

相信每一個家裏有學生的父母都有同感:現在的孩子太累了。如果問:現在的孩子是如何度過童年的?相信問多少個孩子,答案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在題海中,在各式各樣的培訓班裏,在高壓下,在分數中……

盡管“素質教育”的理念提出多年,盡管教育部門一直在喊著“為孩子減負”,可是孩子們的學習負擔依舊一日重於一日。因為考試製度沒有變,分數依舊是學生和老師的命根。孩子12年的中小學教育,衡量其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就是看能否考出高分,能否考上一類重點大學;成績也是衡量教師教學能力的標尺,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把對教師的考核和升學率、學生平均分掛鉤,哪個老師班裏的學生考了高分,考上了重點,哪個老師就是教學能手,就是先進模範。於是,孩子進了學校就成了學習機器,與生俱來的靈性被強迫壓製了,天才的創造力也被野蠻剝奪了。k米k花k書k庫k www.7mihua.com

在應試教育的高壓下,大部分家長做了學校的“幫凶”。他們和老師一樣,眼睛隻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每天問孩子最多的問題是:“今天在學校都學什麼了?”“什麼時候考試啊?”“這次考試考了多少分?”

這讓我想起2011年年初,我隨中國教育考察團到以色列訪問時聽到猶太家長對孩子的問話:“今天你提問了嗎?問了幾個問題?”他們鼓勵孩子積極發言,更多地向老師和家長提出質疑。一個不會質疑的孩子隻能是死學的書呆子,一個聽不到質疑聲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質疑讓孩子進步,質疑使民族發展。

中國的教育,還未從根本上改變為孩子灌輸死知識的大現狀,孩子多是被動地學習,而猶太人的教育是啟發孩子,讓孩子主動地活學。差異決定了最終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