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武試(1 / 2)

“因為時疫蔓延難以防控,今年的科舉考生無令不得進京,考試時間未定。對此,哀家想出兩種辦法:

“第一,取消丙戌年這場科考,明年再開恩科;第二,仍舊在今年進行科考,不過時間延後待定。世子覺得那種辦法更為妥當?又應當如何安撫通知各地考生?”太後還是要問陸淇的主意。

陸淇略加思索,不疾不徐地回答道:“太後英明,此二法皆是良性有效的解決辦法!可既然太後令微臣選擇一種,微臣不才,認為第二種延後考試的方法更為妥當。

“其理由為:首先,太後方才說乙亥恩科考生六百二十四人,上一回癸未會試三千七百五十六人,就已經達到恩科的六倍之多。而按照人數逐漸增長的規律,今年會試參考人數大有可能在三千七百以上,如果冠以‘恩科’之名,就違背了天子設立‘恩科’的初衷——國有慶典,才開恩科。

“當下時局,外有塔紮擾亂大周邊防,內有時疫蔓延、寇匪作亂,怎算得上是‘國有慶典’?如果強以‘恩科’之名舉行會試,未免會招來天下非議,甚者斥責帝王無憫恤百姓之心,這是萬萬不可的。此為其一。

“其次,國家現在正是需要傑出英才的時候,延後會試可以保證考生人數不減,反而給予考生更充足的準備時間,更能在答卷上寫出對時局的見解,這遠比臨時決定加開恩科這種流於形式的方法合理。

“至於如何通知與安撫考生,朝廷可以承諾,隻要考生服從安排,就為進京考生提供相應的食宿補貼;另外,中進士榜者可賜予布匹、金錢等獎勵,以顯示天子渴求賢達之心。”

太後這才算是追問完了,頻頻點頭讚揚道:“果然虎父無犬子!哀家不說別的,世子雄才大略,定不輸京城裏的那些青年才俊!把長公主交給你,哀家放心。”

唐吉英原本看中的是懷庸侯背後的勢力,至於世子是否堪當大任,並沒有那麼高的期望,隻需要他順從皇帝、順從長公主就罷。

但是今日一試,竟然發覺此人卓爾不凡,是可塑之才。

在他人看來,這樣的駙馬才是公主良配。可作為一國太後,作為長公主的母親,她必須比常人考慮更多。

陸淇這樣的士族子弟固然優秀,卻是有野心的。朝廷若不提防,恐怕養虎為患。

懷庸侯在京都的府邸已經空置許多年,此次世子進京,也就住在侯爺的舊宅。正好侯府旁邊還有空宅,太後已經決定在那裏建造公主府,待他們完婚,公主就遷出未央宮別住。

向太後告辭後,蕭如鈺又帶陸淇去麵聖。

蕭弈之彼時正在禦苑與朝中武將切磋技藝,他們便也往那邊去。

“你真是有些能耐啊,竟然如此輕鬆就過了我母後這一關!看來本宮當時沒選錯人。不過,世子過不過得了皇兄那一關,可就難說了。”蕭如鈺看出來陸淇身上有傷,略有擔憂地搖搖頭。

“微臣定當盡力而為,令長公主滿意,令陛下滿意。”

聽他口氣這麼篤定,蕭如鈺輕笑一聲,不再說話。

穿過禦苑東北角的鬆林,裏麵就有一塊空地,那是皇帝練習射藝的地方。他們兩人剛走到邊上,便聽見幾個男人爽朗的歡呼聲,林間鳥獸也聞聲驚逃。

蕭如鈺和所有大周皇家女兒一樣,從不會因為自己是女子就避忌與臣下接觸,因此她與這些人都熟識。

拜謁了長樂皇帝之後,蕭如鈺就將除兄長之外的男子一一介紹給懷庸侯世子。

幾人分別是睢津王蕭昆、胥國公世子張顯民、錦衣衛千戶管永貞、武略將軍崔彬、承信校尉範固。他們與懷庸侯世子一一見禮,神情卻各異。

睢津王是蕭家旁支,看他人自有一種傲氣。張顯民原先認得陸澄,覺得他才是正統,便對這個庶子上位的新世子抱有懷疑,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皺。

管永貞和崔彬有姻親關係,他們的父輩原先也都是懷庸侯部下,二人見到陸淇,都格外地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