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財富、資本與價值觀念(1 / 2)

在西方,簡單的金融證券最早出現在13世紀中期的意大利,但開始發展得很慢。到15世紀末,佛羅倫薩的富裕家庭的財富組合中,大約1br3的財富投資在土地,1br3在企業所有權,剩下的1br3在金融票據和證券中,那可能是人類最早以非“東西”形式承載這麼多財富的地方了。16世紀後期,股票、債券在荷蘭、英國出現新的發展,人類財富載體品種從“東西”進一步向契約產權邁進,越來越金融契約化、票據化。

但真正從本質上改變財富載體,使財富載體金融化的程度大規模上升,還是1780年工業革命開始之後的事情,機械化生產大大提升了人的生產能力,不僅使穿、住、行所用到的東西供應量大增,而且使食物類東西的生產供應很快不成問題,農業也逐漸機械化。工業革命使人類的溫飽問題不再是一種挑戰。按照安格斯·麥迪遜的估算,西歐國家的人均收入在1700年時大約相當於今天的1 024美元,1820年工業革命初期時為1 232美元,但到1913年時增長了兩倍,上升到3 473美元。這些說明,在西方社會,財富快速跳躍的時期開始於19世紀,一下子,人類的生產剩餘發生了本質的變化,財富積累猛增。隨著財富規模的膨脹,人們越來越感到土地、資源、耐用品作為財富載體的局限性太大,既沒有流通性,增值空間又太有限。對流通性更好的金融投資品種的需求自然就產生並快速增長了。特別是到了20世紀,一方麵,西方國家的人均收入從1913年的3 473美元上升到20世紀末的25 000美元左右,另一方麵,一場金融革命發生在美國,通過經濟全球化,這場金融革命被推廣到眾多其他國家,當然也包括中國。

按彙率計算,中國人均GDP在2006年為2 042美元,首次超過2 000美元。每天的人均收入超過5美元,在解決了吃穿住行的基本物質需求之後,中國人的剩餘收入已經越來越多。現代工業技術加全球化了的貿易市場體係,使我們的溫飽安全已不再有問題,具備這種生產、製造“東西”的能力之後,以“製造東西”“種植糧食”為核心的傳統意義上的“生產”活動已不再是價值創造的主旋律了,這不是說不需要傳統的“生產”活動了,這些“生產”當然是基礎性的,是經濟存量。我們說的意思是,今後中國經濟的價值增量不會再是主要來自傳統意義上的物質“生產”,而是來自金融交易、財富投資管理、醫療健康、文化藝術、休閑養心等“服務”業。也就是說,在“生產國家”裏,物質生存還是一種挑戰,“東西”的“生產”是主要的價值創造途徑;在“財富國家”裏,物質生存不再是一種挑戰,機械化的工業生產能力已超出了人的“東西”生活需要,如果再擴大生產,就會創造“負價值”,在這種社會,新的價值創造活動主要來自提供更好的金融安排,把人們各種未來風險規避好,讓財富由更好的保值增值載體來承載,提供更多擴展人生體驗的途徑等。

在西方,簡單的金融證券最早出現在13世紀中期的意大利,但開始發展得很慢。到15世紀末,佛羅倫薩的富裕家庭的財富組合中,大約1br3的財富投資在土地,1br3在企業所有權,剩下的1br3在金融票據和證券中,那可能是人類最早以非“東西”形式承載這麼多財富的地方了。16世紀後期,股票、債券在荷蘭、英國出現新的發展,人類財富載體品種從“東西”進一步向契約產權邁進,越來越金融契約化、票據化。

但真正從本質上改變財富載體,使財富載體金融化的程度大規模上升,還是1780年工業革命開始之後的事情,機械化生產大大提升了人的生產能力,不僅使穿、住、行所用到的東西供應量大增,而且使食物類東西的生產供應很快不成問題,農業也逐漸機械化。工業革命使人類的溫飽問題不再是一種挑戰。按照安格斯·麥迪遜的估算,西歐國家的人均收入在1700年時大約相當於今天的1 024美元,1820年工業革命初期時為1 232美元,但到1913年時增長了兩倍,上升到3 473美元。這些說明,在西方社會,財富快速跳躍的時期開始於19世紀,一下子,人類的生產剩餘發生了本質的變化,財富積累猛增。隨著財富規模的膨脹,人們越來越感到土地、資源、耐用品作為財富載體的局限性太大,既沒有流通性,增值空間又太有限。對流通性更好的金融投資品種的需求自然就產生並快速增長了。特別是到了20世紀,一方麵,西方國家的人均收入從1913年的3 473美元上升到20世紀末的25 000美元左右,另一方麵,一場金融革命發生在美國,通過經濟全球化,這場金融革命被推廣到眾多其他國家,當然也包括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