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來說北方地區的收視群體年齡偏大.比如CCTV8主要收視群體是50後、60後。定位清晰明確的平台對作品需求有準確判斷,給創作提供了方向。去年年底湖南衛視和央視一套黃金時間一起播出的電視劇《咱們結婚吧》,湖南衛視排全國第8,央視一套排第14。雖然央視一套黃金時間的觀眾和湖南衛視的觀眾交集部分不足10%,但這個電視劇把兩個觀眾的合集強勢吸引過來了,實現了老少通吃。做項目時都希望受眾越多越好,但未必切合實際。與其勉強,不如專攻一點,把一個群體吃透,了解他們,理解他們,寫出真實反映該群體內心,引起他們共鳴的作品,這就是好作品,擴大波及麵是自然而然的了。我們研究播出平台也好,研究收視人群的喜好也罷,都是為了創作出直抵人心的作品。研究隻是手段。

第六,收視群體細分

我們剛剛說了要研究觀劇人群,現在一起分析一下各個年齡段收視人群的收視喜好:00後的喜好偏傳奇偶像和言情,是湖南台主要收視群體;90後的收視偏好和00後有一點區別,90後的偏好主要是類似於電視劇《咱們結婚吧》這種現實題材的言情劇,還有一個現實題材劇就是《小兒難養》,這是90後和00後的差異。80後收視偏愛也包括了《咱們結婚吧》,後來的《辣媽正傳》劇情比較貼合80後這一代人麵臨結婚生子、事業與家庭的選擇等問題的生活狀態。加上這個劇很時尚,演員也很靚麗,所以備受80後這一代收視群體的喜愛。70後的收視偏好囊括了《咱們結婚吧》和《特種兵》o 60後收視群體比較傾向於現實題材,《咱們結婚吧》也是穩居第一,另外有《闖關東前傳》和《天真遇到現實》等現實題材劇。到了50後這裏差異完全拉開了,50後收視偏好基本上全是正劇、大劇,主要是央視一套的劇,比如《有你才幸福》《毛澤東》《劉伯承》《尋路》《桐柏英雄》等正統的現實題材和革命曆史題材都是50後喜歡的類型。從以上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收視群體細分的傾向很明顯。

第二部分從成片看如何避免劇本中的問題

下麵對央視購片程序作一簡單介紹:責編審看―小組審看―上會推薦―審片組審看―上會決策。每個劇要求責編看完全劇,如果認為這個劇有推薦的價值就會推薦給小組,小組每一位責編都要看全劇的大概20%,並予以打分。通過後向每月的重點劇目推薦會推薦。

我們部門有4個編輯小組,每個組一年看100部左右的劇,每年市場上的劇絕大部分從央視經過。海量看劇,積累了一些想法,有些體會可以和大家分享。

無論是電視台還是在座的各位,都希望播出或創作出好作品,應該說我們的訴求一致,但真正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深度、厚度、溫度,可以直抵人心,故事精彩有吸引力,讓觀眾得到精神享受和洗禮的劇不多。除了在二度創作甚至三度創作《後期剪輯等》的失分,有些則是劇本設置的問題,先天不足。概括起來有幾個方麵的問題。

相比較來說北方地區的收視群體年齡偏大.比如CCTV8主要收視群體是50後、60後。定位清晰明確的平台對作品需求有準確判斷,給創作提供了方向。去年年底湖南衛視和央視一套黃金時間一起播出的電視劇《咱們結婚吧》,湖南衛視排全國第8,央視一套排第14。雖然央視一套黃金時間的觀眾和湖南衛視的觀眾交集部分不足10%,但這個電視劇把兩個觀眾的合集強勢吸引過來了,實現了老少通吃。做項目時都希望受眾越多越好,但未必切合實際。與其勉強,不如專攻一點,把一個群體吃透,了解他們,理解他們,寫出真實反映該群體內心,引起他們共鳴的作品,這就是好作品,擴大波及麵是自然而然的了。我們研究播出平台也好,研究收視人群的喜好也罷,都是為了創作出直抵人心的作品。研究隻是手段。

第六,收視群體細分

我們剛剛說了要研究觀劇人群,現在一起分析一下各個年齡段收視人群的收視喜好:00後的喜好偏傳奇偶像和言情,是湖南台主要收視群體;90後的收視偏好和00後有一點區別,90後的偏好主要是類似於電視劇《咱們結婚吧》這種現實題材的言情劇,還有一個現實題材劇就是《小兒難養》,這是90後和00後的差異。80後收視偏愛也包括了《咱們結婚吧》,後來的《辣媽正傳》劇情比較貼合80後這一代人麵臨結婚生子、事業與家庭的選擇等問題的生活狀態。加上這個劇很時尚,演員也很靚麗,所以備受80後這一代收視群體的喜愛。70後的收視偏好囊括了《咱們結婚吧》和《特種兵》o 60後收視群體比較傾向於現實題材,《咱們結婚吧》也是穩居第一,另外有《闖關東前傳》和《天真遇到現實》等現實題材劇。到了50後這裏差異完全拉開了,50後收視偏好基本上全是正劇、大劇,主要是央視一套的劇,比如《有你才幸福》《毛澤東》《劉伯承》《尋路》《桐柏英雄》等正統的現實題材和革命曆史題材都是50後喜歡的類型。從以上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收視群體細分的傾向很明顯。

第二部分從成片看如何避免劇本中的問題

下麵對央視購片程序作一簡單介紹:責編審看―小組審看―上會推薦―審片組審看―上會決策。每個劇要求責編看完全劇,如果認為這個劇有推薦的價值就會推薦給小組,小組每一位責編都要看全劇的大概20%,並予以打分。通過後向每月的重點劇目推薦會推薦。

我們部門有4個編輯小組,每個組一年看100部左右的劇,每年市場上的劇絕大部分從央視經過。海量看劇,積累了一些想法,有些體會可以和大家分享。

無論是電視台還是在座的各位,都希望播出或創作出好作品,應該說我們的訴求一致,但真正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深度、厚度、溫度,可以直抵人心,故事精彩有吸引力,讓觀眾得到精神享受和洗禮的劇不多。除了在二度創作甚至三度創作《後期剪輯等》的失分,有些則是劇本設置的問題,先天不足。概括起來有幾個方麵的問題。

第一,創新不足

我是學編劇的,畢業30年一直做跟影視有關的工作,看了不少劇,但能留住記憶的並不多。為什麼大部分劇是屬於一過性的.沒有重播價值,人們也記不住?主要是劇本質量差胡編亂造,跟風紮堆成風,原創不足,創新乏力等原因導致的。曆數國產電視劇三十年成就,《我愛我家》《九一八大案》《編輯部的故事》《大宅門》《空鏡子》《突出重圍》《亮劍》《金婚》《闖關東》《北京人在紐約》《暗算》《潛伏》《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西遊記》《魔幻手機》等等,應該屬於大家認同的同類題材中的佼佼者。同時,這些劇也是同類題材創作開先河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