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緊盯房產這塊“肥肉”“(4) (1 / 3)

這些問題雖然瑣碎,但卻是經營商鋪所遇到的最常見問題,直接關係著投資者盈利的多少。因此,對於這些其他必要的手續瑣事,投資者要時刻做好應對的準備,這也是降低風險的一種舉措。

總之,商鋪投資作為不動產投資的一種,一方麵能為投資者帶來持久而豐厚的回報,另一方麵,也因為其瑣碎性、商業性特征,為投資者帶來不可捉摸的風險。不過總體來說,利大於弊,利潤的誘惑遠遠大於風險的威懾,一向敏銳的溫州投資者們,也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在國家房產政策複雜多變的今天,做一個輕鬆自在而又收入頗豐的商鋪包租公,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向二三線城市進發

嘉興房價要漲?濟南房價要漲?房產大鱷紛紛轉戰二三線城市………2010年,注定是熱鬧的一年。一方麵,房價下跌的喊聲不絕於耳;另一方麵,房產大鱷進駐二三線房地產開發市場的傳言不絕於耳。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經濟發達,投資房產收益高、利潤大,因此向來是很多房產投資者的首選。但是,近來很多溫州房產投資者撤出了一線城市,將目光投向了濟南、廈門、鄭州等二三線城市。

與此同時,人民銀行溫州支行在2010年做的一項中也顯示:60%的被調查企業10%~30%的資金都用於購買非廠房的不動產,原因是現在實業不太好做。有數據顯示,截止到2010年年底,65%的溫州資本都在樓市和股市,而樓市投資者最大的投資傾向是向二三線城市進軍。

放著別人都想走進去的一線城市不要,卻要向大家都想走出來的二三線城市出發,一向以精打細算而聞名的溫州人,是基於什麼投資理念轉投二三線城市呢?

我想,與下麵幾大因素有莫大的關係。

一、一線城市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最高體現,在這些地方進行房產投資,收益高,利潤大。但是在這些地方投資,不但要有雄厚的資本做後盾,還要敢於麵對更加激烈甚至殘酷的市場競爭,不然的話,一步不慎,全局皆輸。換句話說就是高回報總是與高風險如影相隨。以北京為例,整個中國隻有一個北京,一個北京城也隻有一個市中心,所有投資者的眼光全部被吸引過去,先別提需要多少投資資金,投資管理有多難,就是想競購成功就得參加一場甚至多場你死我活的競爭賽,否則的話,你隻能看著別人去賺錢了。

二、房產投資的利潤是由現實利潤和未來利潤組成的,租金收益是現實利潤,未來利潤是房產的升值、增值空間。短期內快速上漲的房價已經將未來的利潤提前透支,這樣投資者必將成為虛假的繁榮市場的最終受害者。

大城市的房產市場已經繁榮了一段時間,投資空間和投資需求雖不能說已經飽和,但是發展前景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為投資者所看好。在今後的時間裏,應該會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調整期。房價將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此時進行房產投資,具有很大的風險。

三、為了規範房產市場,國家相繼出台了一係列政策,先是國八條,再是房產稅,接著是限購令。這些狂風暴雨般的調控政策,在促進房產市場的規範和成熟的同時,也為房產投資者設置了障礙,打擊了投資者的熱情和信心,重創了一線城市的房產市場。

在這些有投資需求的人看來,一線城市投資的環境已經大不如前,機會和利潤都在減少,投資空間也在大幅度縮小。中國有句古話“樹挪死,人挪活”。既然留在此處於我不利,那就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四、資本永遠流向利潤高地,商人關注的永遠都是利潤。與大城市房產市場熱火朝天的現狀形成對比的,是二三線城市的房產市場還沒有真正形成規模。溫州購房團的王先生說:“不成熟的市場往往也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北京、上海的房產市場未來的發展空間有限。房價再漲也不會高到哪裏去。我已經把那裏的房子全部拋掉,準備向蘇州、濰坊這些有著更大的升值空間的城市進軍。以前購房團的幾個夥伴,現在已經在那邊開始交易了,希望自己開始的不算晚。”

向二三線城市出發,是市場調節作用的結果,是投資者對利益的追求,也是投資者理性投資的表現。

以溫州購房團為例,他們在大城市淘足了第一桶金,看到市場出現萎縮的跡象後,沒有絲毫的猶豫,就開始大舉進攻別處的市場。他們這樣說“大城市房價和地價越來越高,投資成本和投資難度都越來越大,既然在那裏難以再一展身手,還不如去小城市好好打拚一把來得痛快。不論什麼城市,隻要存在有投資回報和升值潛力的樓盤,溫州購房團都不會錯過。”於是他們的足跡越走越遠,從烏魯木齊到青島,從三亞到大慶,無不走的鏗鏘有力。這樣的魄力和膽識,也許隻有在溫州人身上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