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北冥帝國往事(1 / 2)

八千一百年前,北冥帝國現任航海司,第一艦隊元帥,皇甫升,請命遠赴雲涯大陸潛伏,待尋時機與北冥軍裏應外合,攻占永明。

而時機也是巧了,裏應外合的時機沒等來,卻等來了千年一遇的海獸進犯。

時年,永明帝國康隆帝宇文烈率兵親征,從帝王城發兵去救。其間召集各路將士英雄前去抵禦海獸。

在看準時機後,皇甫升所帶的北冥軍也加入了戰鬥。當然了,他們打的旗號是東海岸的某個駐軍。

憑借著自己的靈主之能,和海戰經驗,帶領著四、五階靈力的北冥將士兩萬餘人,硬生生守住了五個入海口的其中三個,堪稱曠世之舉。

康隆帝大喜,欲封賞於皇甫升,皇甫升恰得北冥帝國密信,遂告之宇文烈願意效仿先賢,成立海神衛,以保衛永明東海岸。其目的實則是為了幫助北冥帝國在此站穩腳跟,從而達成了自己允諾北冥皇帝的潛伏之舉。

在與海獸戰鬥時,皇甫升一行人馬戰鬥的過程他宇文烈看得清楚,遂納之入軍。但又因皇甫升鋒芒畢露,又是對宇文政權的威脅。

宇文烈覺得,與其把“隱患”帶入帝王城,不如把“隱患”變成海岸的守衛,守在海岸,保我永明江山。你得名利,我賺功績,順帶把你拒之門外。

那宇文烈看皇甫升如此明白帝心,願意成為海神衛,更是欣然答應,但讓皇甫升立下重誓,海神衛永守海岸,不得離岸。隻是他不知道,海神衛離岸與否並不關鍵,關鍵在於北冥帝國的軍隊是否由此登陸而攻之。

如果要問為何皇甫升當時不趁機下手,與北冥帝國方麵裏應外合,反攻帝王城?我想,或許是因為皇甫升的一顆仁心吧。

若海獸不退,就算他們趁機攻占了帝王城,奪回了曾經宇文鄂的王座,也還是要派兵去擊退海獸,而這其間的時間的消耗,海獸可能已經進入內陸大開殺戒了。

兩國交戰,損兵千萬,何況還有海獸在岸!一切,當以民為先!否則會民心動蕩,國之不國。

自皇甫升成立海神衛駐守開始,到如今的皇甫家覆滅,海神衛奔分離析,已是八千年風雨過去了,看似北冥帝國沒有動作,但其實每每永明帝國的分裂,都離不開皇甫家在背後指點的身影。

隻是永明帝國的宇文家,憑著自己的本事,在分分合合中傲然而存。不論被分裂成三國,五國,甚至是十國,最後都會被宇文家統一。以至於《永明曆》都堅持了一萬兩千年,帝王城更是屹立了一萬兩千年。

其間還有一事值得一提,在皇甫升建立海神衛駐紮永明帝國東海岸後,皇甫升便著手收刮永明帝國的財富,建地宮藏金納寶,以備來日入侵時軍備所用。

此間作為並未告之宇文北梟,但不曾想帝王之心往往多疑,當時間和空間都產生較大間隙時,各種變數就會從中生來,而且總會有奸吝小人跳出來從中作梗。彈劾皇甫升之人大有人在,號稱皇甫升已叛國者也不在少數。

駐紮在永明帝國東南海岸的皇甫升為了向北冥皇帝表明自己忠心,願以死明誌,更是將手中的劍去鋒,成為了今日看到的殘劍。而與之對應的條件,是希望皇上賜婚,當有朝一日皇甫家在永明帝國暴露、覆滅時,能得北冥皇室一旨婚約,不讓皇甫家真正的消亡,能讓皇甫家還留有血脈在世。

畢竟,隻有與皇室牽扯婚約,才有更大的存活機會。

本來宇文北梟覺得可笑,不想賜婚,但皇甫升的密信中一句:“地宮藏寶,可抵一國,非族之滅,地宮不現,皇甫控之,外不可開,婚書定旨,皇甫歸鄂。”,讓宇文北梟改了主意。

宇文北梟深知皇甫升為人,此信絕非虛構,也能看出皇甫升是在為自己家族做最壞的打算。畢竟是他的功臣,宇文北梟便賜了一婚。婚約內容是:“婚之所賜,宇文千金,婚之所求,地宮現世,若欺後主,刨墳諸族!”

你要用地宮寶藏引誘我,那我也得適當的做一些還擊,帝王的威嚴豈容你皇甫家褻瀆。如果你要的婚約和說的地宮是假的,那麼,北冥之後的帝王也會遵循本皇意願,刨你祖墳,誅你九族。

可為什麼現在的皇甫柏謙不知道這個婚約呢?不是皇甫離沒告訴他,而是六千年前一次換帥,這婚約之事就斷了。再加之皇甫家從未覆滅過,更不用說誰還去管婚約了。

六千年前,也就是第一次海巨人登陸,海神衛奮勇擊退,後來賀帝“賞”了當時的海神衛元帥皇甫慶元“歸園”,立的新帥,是皇甫家剛滿月的皇甫木柏。

這次換帥,甚至影響了皇甫家自己的曆史傳承,所以,就更別說婚約之事了。要不是皇甫家一貫留後手的習慣,加之皇甫木柏的聰明,家族還有地宮的秘密估計傳承起來都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