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陽羨的假賬本3(1 / 1)

而孫權十九歲的時候,則正麵臨這樣的人生課題:散發著青草味的年輕人如何統帥一班久經官場、沙場的文臣武將?如何讓千裏江東服從孫家的統治?如何應對一小撮想搞政變的族人?如何與威震天下的曹操處理好關係?如何平定摁下葫蘆起來瓢的山越暴亂?

十九歲的肩膀,能夠扛得起亂世嗎?

“一個十九歲的孩子,能保護得了江東嗎?”

“跟著十九歲的孩子幹,能出息嗎?”$*小說*WWW.*class12/

……

這是一個“跳槽帝”的時代。江東很多人都想離開。在這股“逃離江東”的大潮裏,曹操想渾水摸魚。曹操要摸的魚是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今山東龍口一帶)。史書精準地記下了他的身高七尺七寸。他猿臂善射,弦不虛發,是真正的神射手。太史慈成名很早。小時候讓梨的孔融,長大了誰也不服,唯獨敬佩太史慈忠義。太史慈後來在揚州刺史劉繇手下,可惜劉繇瞎眼了,沒發現太史慈是人才,隻讓太史慈做情報處長。孫策渡江進攻劉繇,太史慈和一個騎兵在神亭遭遇孫策,當時孫策帶領著十三個大將,都是黃蓋、韓當、宋謙等勇猛之士。太史慈毫不畏懼上前相鬥,與孫策單挑。孫策刺中了太史慈的馬,還搶到了太史慈係於頸後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搶得孫策的頭盔。直至兩家軍隊趕到,二人才罷戰解散。後來太史慈兵敗被俘,孫策親自為他鬆綁,握著他的手說:“還記得神亭一戰嗎?如果你當時將我生擒,會怎樣處置我?”太史慈不卑不亢地回答:“這可說不準。”孫策大笑,說道:“今後之路,我和你一起去闖。”太史慈被孫策拜為折衝中郎將。

太史慈收到曹操找人帶來的一封信。太史慈打開信,紙上什麼字也沒寫,隻包著幾個草根。當時的人都能認得出這草根是一種叫“當歸”的藥。

當歸何不歸,太史慈是北方人,曹操這是在動員太史慈北歸呢!

太史慈當時正好感冒,把曹操送的當歸煎服,喝完藥,他又去孫權那裏領受任務去了。太史慈效忠孫權,直至建安十一年(206年)死。太史慈死的時候隻有四十一歲,雖然比孫堅和孫策都值得了,但是他在臨終之時,仍然歎息道:“大丈夫生於世上,應當帶著七尺長劍,以升於天子階堂。如今所誌未從,奈何卻要死啊!”

太史慈這樣的大丈夫知道跟著孫權值得,那些鼠目寸光的人,卻認為跟著孫權絕對沒前途。甚至他們寧可去投奔李術也不願意呆在江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