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將近一半的人住進新房,其他人先安置在巴城各家,或者是各個工廠,暫且熬過一冬,待來年土地解凍,再修築房屋。
四個巨頭又擠在一間屋子裏,商量這如何管理這些移民。
“管理這些民眾首先得有一部法律,我認為我們法律的模板可以同時借鑒後世和唐代,畢竟我們幾個都不是法律出身,若是一條一條,肯定記不得,但大致的樣本我還是記得的,我們中國法律大的分類包括憲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刑法和行政法等幾類,我們幾個就按這些大類將唐法逐條歸類,去其糟粕,添加我們認為合理的條例,然後以觀後效,不當之處再做修改。”
“法律一出,必然得有人執行,但是我們幾個精力有限,所以要下分權力,設置巴西、巴南、巴東、巴北四顯,令尚玉恒、王炎、劉韜、陳玉庭先暫領四鎮鎮長,然後按王安石的保甲製度,十戶一甲,百戶為一保,設保長和甲長,便於管理。其次,現在我們沒有人力去設置那麼多的部門,先按照當代的衙門,讓鎮長獨領政財務大權,等我們有人有物時再下放權力給其他部門也不遲,同時培養警察,在巴城設立總局,其他四鎮設立分局,暫由幾位鎮長指揮。”
“其次,就是教育,我們不期待能改變這一代人,我們在乎的是改變下一代人的思想,所以教育是我們的重中之重。所以我提議統計五歲到十五歲的孩童人數,按人數擴大學校規模,還是按以前一樣,再校內修建宿舍和食堂,免費提供食物,讓他們每月回一次家,在學校學勞結合,不是把他們培養成書呆子,對於那些不讓孩子讀書的父母采取強製措施。他們的初級課程就交給早一期的學生,我們先把第一期的學生教育畢業再說。”
“這些移民是從焉耆過來,焉耆曾是佛國,這些移民信佛的不在少數,所以這些人的信仰也是一個問題,我們不可能阻止人的信仰,在二十一世紀了還有人信這信那,但是必須防止一些邪教的出現,例如後世的什麼白蓮教、天地會什麼的,所以我們得正確引導他們的信仰,其實古代的這些百姓並非真正的信仰什麼,他們隻是向上天禱告,追求心裏的安慰罷了,所以我們塑幾個雕像讓他們在那裏拜就可以,每年舉辦個廟會、舞獅、舞龍,歡慶一下也有助於百姓的幸福感,”
“我有個壞主意,就把孔子、老子、觀音菩薩這些人放在一起,而且在一個院子裏同時設置儒教、道教、佛教,讓他們每年鬥鬥法也是趣事一件,但是要嚴格控製他們得發展,絕不允許他們像現在一般還有什麼寺田,他們的募捐箱我們用鐵製作,鑰匙歸我們掌管,人們想要出家要向我們報備,嚴格控製他們的人數,絕不允許殺個人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樣的事出現,若是這樣輕鬆,那樣法律幹嘛,所以這些都要寫進宗教法。”
“說起這些,我們也要正確引導下一代的思想,給他們樹立學習的榜樣,類似後世的八寶山一樣。”
“不隻是對這些民族英雄的崇敬,對例如蔡倫、華佗、杜甫這些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也要產生崇拜,所以我提議修建烈士園陵並在前麵修建英雄紀念碑和廣場用於埋葬戰死的士兵。在城市的另一邊修築先賢祠紀念為社會做出貢獻的這些偉大之人,並且告知後世隻要誰做出巨大的貢獻就可以進入其中,供後人敬仰。”
“這些我們還沒有能力完成,再說這巴城太偏僻,不適合修建你說的這兩個東西,我們先將這些寫在計劃裏,等以後有條件再執行。我們目前應該把重點發在工業製造和軍事。第一要擴大鋼鐵、煤礦、水泥產量,所以把抓回來的那四千吐蕃全部放上去,把我們的百姓換下來。第二擴大民用鋼鐵製造品的產量,同時擴大武器廠的規模,那些跟了我一年多的師傅可以出師了,讓他們帶著學徒製造這些,我帶人研究製造蒸汽機、槍、炮這些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