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孤山的聖地(1 / 2)

黃景瑜率領著四大修道院的大部分精英,在小孤山這個地方,和九黎族的三位使者進行了一次磋商會議,其中的細節,至今無人知曉,但是,它的結果卻無人不知。四大修道院的這些精英們,沒有一個人能夠活著離開這座山林,而九黎族的使者們卻毫發無損。這些人離開小孤山之後,朝廷軍隊迅速的對四大修道院集結起來的力量發動了突襲,這些原本有道術在身的修道者,不知是因為什麼原因,被突襲的軍隊瞬間就擊潰了,有人說朝廷動用了陰兵,也有人說他們動用了邪惡的力量,事實上,就是當初幸運逃出來的人也沒辦法說清楚。

朝廷取得了勝利之後,並沒有就此收手,而是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屠殺修道者,並把這些被屠殺的人切下頭來,在各地築起了一座座骷髏塚,白色的恐慌迅速在全國蔓延,據後來的人統計,這場浩劫,整個兒大陸三分之一的人口因此事受到牽連,有一半兒以上的人因此傾家蕩產,或者是間接的死亡。而這僅僅是浩劫的開始,緊接著,瘟疫便開始流行了。大量的沒有掩埋起來的屍體在腐爛之後散發出的毒素,引起了傳染病,更多的人被傳染死亡之後,病毒也開始變異,最終到了不可控製的局麵,嚴重的時候,一個縣城裏幾乎剩不下幾家人家,垂死掙紮的人更是隨處可見。不過,有一個地方倒是除外,那就是小孤山。

小孤山是大孤山的分支,在孤山書院的北方,由於它極其的靠近極地,所以山裏的氣候是比較寒冷的,即便是在夏天的時候,山頂上也有常年不化的積雪。在每一個地方都在被瘟疫折磨的時候,小孤山卻極其平靜,這裏的居民沒有受到哪怕是一點點的威脅。一時之間,這裏就成了躲避天災的避難所,很多人不遠萬裏的來到這裏,希望能夠尋到一線生機。然而,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這裏的原住民根本就不接受這些外來者,他們組成了一個原住民團體,在各個家族族長的率領之下,把住進山的入口,把這些遠道而來的人拒之門外。這就是小孤山外,為什麼有一個幽靈穀的原因,――很多人因為進不了山而死在了山外,那些死屍,也就被扔進了山下的深穀。

隨著人口的銳減,病毒也逐漸的失去了載體,加上人體開始對病毒的適應,瘟疫也就越來越若弱了,直到最終消失,當然,這是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時間之後。

瘟疫期之後,九州大陸又經曆了一個同樣兒漫長的荒廢期,才逐漸的恢複起來,人口增長,經濟複蘇,政治上也開始開明起來,但是修道這種事情,卻被嚴格禁止了,並因此立法,凡是未經國家允許的修道行為,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都要被處以極刑。小孤山因為在瘟疫其間的特殊性,而被人們奉為了聖地,大批的朝聖者在夏天到這裏來虔誠禱告,大、小孤山的經濟便迅速的發展起來,用盛極一時來形容也並不為過,但是,朝廷的幹涉,卻使它又迅速的衰落下來。

大紀元八百六十四年,當時的執政者黎宗緯在聽說了小孤山的情況之後,派遣了一支以宮廷法師組成的考察隊,對小孤山地區,進行了一場試探性的考察。這支考察隊在進入叢林的第三天便失去了聯係,等到人們找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已經成為了一具具幹屍,但是他們的樣子卻仍然和活著的時候一樣兒,有的人看起來正在說話,有的人正在喝酒,有的人斜著身子看書,有的人正襟危坐……。這些人的身上沒有發現足以致命的傷口,也沒有中毒的跡象,就像是在突然之間,被人抽走了靈魂,隻留下幹巴巴的屍體。而更加奇特的是,這些屍體,在小孤山範圍之內,都一直保持著生前的狀態,一旦離開了小孤山,哪怕是剛剛跨出小孤山的範圍,所有的屍體無一幸免的瞬間就融化成了蠟水。這種讓人無法解釋的現象,最初被猜測成異常氣候的變化,導致了小空間範圍內的空氣炙烤式升溫,使得人體瞬間的脫水。後來就逐漸的被歸為了靈異事件,畢竟這裏曾經是四大修道院那些精英們的葬身之地,許多傳說,便逐漸的流傳開了,甚至有很多當地人信誓旦旦的說,他們進山的時候,還經常看見一些身穿奇服,鶴發童顏的修道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