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邏輯思維的內涵(1 / 2)

其次,表達能力的流暢度也反映著邏輯思維能力。人們的表達能力不僅顯示在知識水平上,還與邏輯思維能力有著密切的聯係。邏輯思維並非直接生產知識,而是提供一套嚴謹的規則,讓我們更好地組織運用知識,有條理、有邏輯地了解事物。但如果我們的表達是沒有邏輯的,就會產生歧義,讓人誤解,甚至貽笑大方。

我們會發現,在幼年初學母語的階段,語言表達力時常會出現阻塞的現象。初學母語的低齡兒童往往說不出完整的句子,隻能一個詞一個詞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並且詞彙量匱乏,不具備完整表達意思的能力。這種情況在我們初學外語的時候也會發生。當我們剛接觸一門外語時,表達一個連貫、沒有語法錯誤的句子是十分困難的。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會直接影響我們表達的流利度和連貫性。

再次,思維是嚴謹還是混亂對表達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是否會有這樣的體驗:每當你要思考問題或者發表意見的時候,頭腦中就會一片混亂—許多想法和問題糾結在一起,像一團亂麻—不能有條理地組織在一起。還有一些人,在讀一篇論文或者一本書的時候,讀到了後麵就完全不記得前麵講了什麼,甚至還要倒回去重新看一遍。這些都是思維沒有條理的表現。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智力的發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言。”而語言的表達就要求我們要有清晰的思維和嚴謹的邏輯。思考時沒有頭緒,說明信息在我們頭腦中排列的方式是無序的。邏輯思維就是讓我們按照一定的規律和順序組織我們的思想。

《金字塔原理》一書中指出,組織思想基本上隻可能有四種邏輯順序:演繹(從前提推導出結論)、時間、結構、程度。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在於,要使我們的思維脈絡清晰化。一部好的作品,一定要有條理明晰的主線—這是基礎的脈絡—然後填充其他的線索和旁支,有機地組成整體才可能成為傑作。我們可以抓住線索與脈絡去探尋作者在作品背後的思維過程,有了全篇的脈絡就可以避免閱讀時出現前後脫節、看了後邊忘了前邊的尷尬。

形成和發展邏輯思維的基礎是社會實踐。簡單來講就是,我們通過觀察和學習來完善我們的邏輯思維。一個人的邏輯思維形成要經曆兩個階段:一個是感性思維階段,另一個是理性思維階段。感性思維,顧名思義,就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喜歡憑自己的感覺去對待事物。它主要是靠自己的直覺和經驗,去思考和判斷的一種思維模式。而理性思維,則是有明確的思維方向,有充分的思維依據,能對事物或問題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與概括的一種思維。它主要是靠已經掌握的科學方法,去思考和判斷的一種思維模式。

其次,表達能力的流暢度也反映著邏輯思維能力。人們的表達能力不僅顯示在知識水平上,還與邏輯思維能力有著密切的聯係。邏輯思維並非直接生產知識,而是提供一套嚴謹的規則,讓我們更好地組織運用知識,有條理、有邏輯地了解事物。但如果我們的表達是沒有邏輯的,就會產生歧義,讓人誤解,甚至貽笑大方。

我們會發現,在幼年初學母語的階段,語言表達力時常會出現阻塞的現象。初學母語的低齡兒童往往說不出完整的句子,隻能一個詞一個詞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並且詞彙量匱乏,不具備完整表達意思的能力。這種情況在我們初學外語的時候也會發生。當我們剛接觸一門外語時,表達一個連貫、沒有語法錯誤的句子是十分困難的。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會直接影響我們表達的流利度和連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