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少年命苦,道長收徒(1 / 3)

大陽國,是南大陸最大的國家,建國之初,四方之國,皆俯首稱臣,三年一進貢。

大陽國國都位於水洛,水洛占地麵積廣闊,資源物產豐富。可惜,大陽國之帝君無道;引來天之災害。

782年,天降大旱,大地龜裂,蛛網般的縱橫交錯,土地堅硬如石,人們顆粒無收,餓死之人不計其數,更有瘟疫四處傳染,民不聊生;大道邊上,屍骨如山。

大陽國丞相趙如意上奏帝君,懇請開倉放糧,修渠引水,救天下百姓於水火,感上天之恩德。

帝君無道,不信其言;更有奸臣詆毀,朝朝蠹惑聖聰,讒言獻媚;趙如意五次進言,皆被擋道於朝門之外。如意憂天下之事,悲天下之民,高呼天地無眼,降災於百姓;罵帝君無道,不修身立德,於百姓生死而不顧,最後撞死於朝門之上。

結果帝君大怒,於金殿之上高呼道:“君乃天地之子,鬼神不能侵其體,萬惡不能近其身,一個朝臣,竟敢直呼本君無道,糊亂辱罵上天,實是放肆。”次日,帝君下旨,斬其趙性九族上千於人,不得為其建墳,不得燒紙祭拜,不得為其立靈刻牌,如有為其進言之大臣者,以同罪論之。

朝堂上下,雖有人為其不公,卻不敢言。

話說趙如意有一孫,叫趙興,年僅十三歲,懂行兵布陣,諳韜略,通天文地理,陰陽、醫卜等,趙興好學敏求,聰慧過人,由趙如意啟蒙識字,十分好學,據說讀書能一目十行,且過目不忘。據說其七歲之時,他從師學習《秋經》,此經文乃隱晦奧澀、言簡義深之經典,世人皆難讀懂,尤其初學之人一般隻是捧書誦讀,不解其意;趙興卻不同,他不僅默讀兩遍便能背誦如流,而且還能根據文義,發微闡幽,言前人所未言。其師見此大為驚訝,以為他曾經讀過,便又試了其他幾段文字,趙興都能過目而識其要。其師十分佩服,稱其為奇才,傳之出來,大陽國之人稱其為神童,並言將來必是人中之龍鳳。

趙家九族被滅,唯有趙興逃出生天,大陽國護城大將黃天風,乃趙如意生前之好友,更敬佩其不畏生死,敢於進言,悲天下之民之心胸。趙家九族被斬之前,黃天風悄悄將趙興帶於水洛都城之外,給之金銀,並把自己佩劍給其保身,勸趙興逃往東方國;東方國國王待民如子,更是敬趙丞相之心懷,必會善待於他,並將趙如意進言之事向其一一道出,分釋利害。

趙興聽後,雙目流出血淚,並指天而誓,不滅大陽國,不誅帝君,當永世不得為人,且豬狗不如。跪謝黃天風救命之恩、贈金之情,閃身而去。

東方國,建都商陽,屬南大陸一小國,國土麵積不及大陽國的四分之一,多盆地山嶺;東方國的國王姓伍,字秋化,不惑年華,有穎悟絕倫之智,有博古通今之才,有萬夫不擋之勇,有海納百川之胸。東方國更是以道德治國,以民為天,無兵戈用武之擾,民安物阜。夜不關門而無盜,路有金銀無人拾。大旱之年,伍王沐浴焚香七天,帶文武百官,於祭壇之上,請願上蒼,願天降慈悲,降下大雨,救萬民於水火。並下令開倉放糧,用於百姓過渡之用。而後親自帶人修已渠道,與萬民共進,同食,用半年時間,引東湖之水,灌溉良田。修成之日,天降祥瑞,並有仙音陣陣,萬民共跪,齊呼萬歲,其聲震九天,其名揚四海。

趙興避開大陽國關口,多走山林峻嶺,日行烈陽之下,夜宿晚風之中,要避官府追查,要避豺狼虎豹;一書生之人,實在是辛苦之極。

半月有佘,趙興亦不知走了多少路程,隻是路見屍骨其多,背井離鄉之人更是無數,山林之中,也常有人避世而居,更有落草為寇者,行凶做惡;見此些情景,趙興更恨湯顯無能。

一日,趙興路經一山,山似天柱,直插蒼穹,天色近暗。趙興本想多趕一程,找個人家,留宿一晚,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又因山勢之險、美而停;’文人多感性,兵者最無情’,這話一點不假,他不知不覺,偏錯過了時間,於是偏在山中找一石洞,撿了些幹柴,燒了堆火,準備夜晚驅寒之用。

天黑月明,趙興吃了些幹糧,正準備睡下,突聞山中傳來一陣陣虎嘯,聲震山野;趙興心裏一緊,緊接著又是一陣獸鳴,嗚嗚聲不斷。沒過多久,那虎嘯獸鳴之聲更堪,似兩獸相爭,引得風吹林動,林動山搖;林中飛禽走獸亂跑。各種鳴叫之聲不斷。似生靈招災,似天災降世。

趙興躲於石洞之中,隻聽得自己膽戰心驚,把黃天風送與之寶劍緊握手中。

時至深夜,那虎嘯之聲漸弱,而後又歸於平靜。

趙興卻毫無睡意,時時擔心有凶猛野獸闖入洞中。

山洞外,夜涼如水,月色當中,照得嶺上草木生輝,似秋霜打底,似白銀鋪地。

林中之地,一虎一豹死於月色之下,一少年躺於豹子邊上,全身赤裸,血跡斑斑,傷勢嚴重,卻眼冒凶光,給人感覺完全沒有人類的情感,隻有猛獸之凶殘,口中嗚嗚聲不斷。

話說此少年自小為一棄嬰,被遺於玉柱山中,正值母豹下崽,於尋食之中尋得此子,那時此子餓得奄奄一息,也該此子命大,母豹動了母性之心,叨於豹洞之中,以豹奶喂養,躲過了一劫;成長之後,偏認母豹為母,學豹習性,食生肉,飲澗泉,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夜宿石崖之下,朝遊樹林之中。。。

趙興毫無睡意,心中懼意不斷,下一狠心,偏舉著火把,手執寶劍,出得洞來,行走於林中之地,欲知剛才所發生之事,看個究竟。沒走多遠,偏見此少年躺於地上,手腳不能動,似是骨折,其雙目凶光閃閃,一臉警惕的看著自己,想爬將起來,卻因傷勢嚴重,痛得嗚嗚直叫。

趙興行將上前,此子不顧傷痛,移身向後,並不停的發出低沉的吼聲,如野獸一般。

趙興看了,於心不忍,行將上前,將之背於石洞之中。

少年因傷,雖不情願,卻也無能為力。

趙興從行囊之中,取出一衫,幫少年擦去血跡,從林中找來樹枝,幫少年將手腳綁好,並拿出自己所采之草藥,塗於傷口之處,忙完之後,已是子時。

一陣清涼傳遍全身,疼痛立減,少年知趙興無害他之意,才放鬆警惕,安然睡去。

清晨,陽光透洞而入,趙興睡意正濃,卻被一陣陣“嗚,嗚”之聲吵醒。原來昨夜所救的少年醒來,想移動身子,跑出洞去,但身上有傷,稍一移動,卻痛得直冒冷汗,於是“嗚,嗚”叫過不停,這才吵醒了睡意正濃的趙興。

看著趙興醒來,少年又一臉警惕的看著趙興。不再移動。

趙興本想問其姓名,家住何處,為何傷於野林之中,但看少年從昨晚到現在都沒吐一言,以為是個啞巴,也就沒有多問了;於是,兩人大眼瞪小眼相互地看著,趙興隻覺無趣,無奈一笑,跑出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