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楊清沅,這個名字聽著是很逍遙自在的,但是其實我卻一點都不逍遙,其實我的名字也還是有挺多個的,主要的原因也都是因為拜了師父,師父賜的道名,所以名字也就多了一點點,就好像在正一淨明派呢,我的道名就叫楊法瑞,而在武當玄武派呢,我的道名就叫楊微宗,哈哈,這個名字聽起來是不是覺得特別好笑,讓你想起了宋微宗皇帝呀?哈哈,而在武當三豐派呢,我的道名就叫楊師曜,哈哈哈哈,有的時候名字多的我都記不清了,尷尬的事有的時候,還要幾個不同門派的師兄弟同時叫我不同的名字,這就讓人很難堪了。
我從小就是在廣東潮汕地區長大的,那邊從小也都是滿天神佛陪伴著一起長大的,一個村就可以有五六個土地廟,初一十五逢年過節還全部都是要祭拜的,本來我也應該像很多小孩子一樣含著棒棒糖,立誌要成為科學家的,可是我爺爺卻是個地地道道的老陰陽先生,我爺爺大家都叫他老先生,據說我們家是傳承陰陽門的楊公風水的,曆代都基本是陰陽先生,但是當初因為文。革的事情,所以說我父親也沒有得到什麼傳承,所以我爺爺就把希望放在了我的身上,讓我出家當道士,所以就在我很小的時候把我送去當道士了,跟著我的師兄李微善(李師翊)道長學習武術,於現在下山了,現在我們就來講講關於道教的文化知識吧。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裏麵的修道者被稱為“道士”,道教的最高神為:“三清”,三清即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教的道祖為:“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老子就是太上老君九九八十一化之一)”,始祖為:“軒轅黃帝”,教祖為:“張道陵”。
道教的流派有很多例如:春秋戰國時期主要以:“方仙道”、“行氣派”、“服餌派”、“房中派”、“巫鬼道”為主。
秦漢時期主要有:“黃老道”、“五鬥米道”、“太平道”、“宮觀道”、“神仙道”、“符水道”、“辟穀派”、“占驗派”、“外丹道”等。
魏晉南北朝以及後來時期有:“胎息派”、“南宮宗”、“積善派”、“丹鼎派”、“帛家道”、“南天師道”、“北天師道”、“閣皂山派”、“樓觀派”、“洞淵派”、“混元派(太上老君)”、“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雲陽派(張果老)”、“淨明忠孝道(許旌陽)”、“南無派(譚處端)”、“清靜派(孫不二)”、“虛無派(鐵拐李)”、“雲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線派(樵陽真人)”、“靈寶派(葛洪)”、“太一道(蕭抱珍)”、“真空派(彭祖)”、“鐵冠派(周派)”、“日新派、自然派(張三豐)”、“先天派”、“清隱派”、“廣慧派”、“文始派(尹喜)”、(“上清派、玉皇派、靈寶派、正一派”為經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