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第二個原因是習慣。
有個大學男生很想把校花約出來。
壯起膽子開口後,沒想到校花竟然答應了。
男生好興奮,大腦充血過度,和校花散步的時候就機械地一邊走路,一邊踢小石子。
忽然美麗的校花哎喲一聲,走路失去平衡,高跟鞋掉了。
機會來了,隻要男生蹲下身,替校花穿上鞋,就很完美。然而,男生卻自己衝上前,飛起一腳,將校花的高跟鞋踢飛了。
校花震驚地看著他。
他也被自己的舉動震驚了。
此後,男生在學校始終單身。
注意你的習慣,它會變成你的行動。
(07)
第三個原因是本能。
有位好友買了件“殺馬特風格”的衣服,卻被同事嘲笑。
鬱悶之下,他下樓買了件西裝,把舊衣服丟到了公司的垃圾筒裏。
這衣服卻被撿垃圾的大媽撿了去穿在身上。
然後所有的同事看這好友的眼神都是怪怪的。好友努力地想解釋,但是解釋過後,大家本能地會覺得好友和撿垃圾的大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否則何必心虛掩飾?
(08)
第四個原因是主觀願望。
有位少年騎電動車去找前女友求複合。
他站在前女友身側,不停地挽回。
忽然間,前女友的嘴角勾勒出了一個美麗的微笑。
少年欣喜若狂,知道這是前女友最開心的表情,莫非是複合有望?
可是好奇怪,前女友開心一會兒後就恢複了冷冰冰的狀態。
少年無奈離開,才發現他的電動車被人偷走了。
難怪前女友心花怒放,少年主觀地認為前女友開心是因為想複合,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09)
第五個原因是成見。
孔子的弟子子貢說君子惡居下流。如果一個人不討人喜歡,那麼他的一切行為表現,都可以做出對他不利的解讀。
如果他話多,人家會說他尖酸。
如果他話少,人家會說他陰險。
如果他在場,大家會說他見好事就搶。
如果他不在場,大家會說他見壞事就躲。
——認知難以升級往往是因為先有觀念,再依據觀念,解析事件。
(10)
相信經驗而不唯經驗。當經驗不可靠時,就是我們需要破局之時。
大多數所謂思考不過是習慣的持續。是習慣的細節構成了我們,如果習慣是好的,我們也錯不到哪去。如果習慣不太好,我們的生活也會處處受影響。
本能是操控我們最強大的底層力量,接受並認知它才能避免墮入人性陷阱。
能夠區分內心願望與現實,這叫明智。明智的人更喜歡擁抱美好願望,但明智的人不會止於願望,而是用行動讓現實與願望合拍。
我們心中的成見有多少,我們的認知就固化多少,智商就降低多少。所謂認知,不過是熔斷成見,重新出發。
提升認知,永遠要牢記一個法則:
認知一旦被占據,就牢不可破,再也不會改變。無論是經驗、習慣、本能、願望還是成見,終其一生都不會再變。
我們隻能選擇迭代,重新結構認知的幾大要素,以新認知覆蓋舊認知,以新的思維迭代固化的成見,我們才能鑽出籠子,重見天日。
當認知升級,我們仍然是我們,經驗仍在,隻是更具價值。習慣保留,隻是替換成好的習慣。本能永恒,但洞悉且明晰。願望須臾不離,但不與現實混淆。舊有的成見化解,認知區域擴張。但新的成見再次出現,無論我們走出多遠,都走不出自我心中的成見。隻不過,我們能做的,是讓成見這個狗籠子足夠的大,能夠容下我們的人生與未來,能夠讓我們周轉自如,甚至能夠讓我們奔行一生,仍然是看不完的無邊風景,花香鳥語。
老子說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困擾我們認知的恰恰是認知本身。所有的智慧不過是相對的,要想明心見性,瞬間把握生命本質,就需要承認這一點。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知道身在籠中,才會看到籠子外邊的廣闊天地,知道認知有局限,才會有無日不止的破局與重建。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
認知牢籠每擴大一點,帶給我們的都是無盡的希望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