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也有一百萬個可能(2 / 2)

程武提及的托馬斯教授曾在意大利測試過微積分遊戲,測試之後,學生考試及格率達到了100%。

實際上,遊戲改變教育的例子,除了格雷格·托波提及的在美國和挪威的測驗,在中國深圳,也已經有學校先行一步了。

(07)

2018年3月7日,《中國教師報》刊登的一篇文章中說了這樣一個事情。

當學校宣布因台風而停課時,會有學生歡呼雀躍:“終於可以不用上課啦!”

但在深圳寶安區的天驕小學,孩子們聽到停課的消息,卻大多唉聲歎氣,好不沮喪。

為什麼這所學校的孩子不樂意放假呢?

因為這所學校用遊戲思維重組教育內容,做到了寓教於樂。

學校會以課件內容為主題,進行主題遊戲教學,有科學探索、有文字遊戲、有曆史探秘、有天文、有軍事。針對學生的係統思維、邏輯思維、形象思維、逆向思維、創造思維、辯證思維開設相應課程,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

一如格雷格·托波所倡導的遊戲式教學,當教育更適應孩子的心理,更具互動性,就自然激發了孩子內心的學習衝動。正如克裏希那穆提所說:“教育的最終,是讓人發現自己。”

(08)

我們都學過《刻舟求劍》這篇寓言故事。

楚人渡江,劍落水中,就用刀在船舷上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記號。等船靠岸,跳到水中尋找。

古人講這個故事主要是諷刺那些不跟隨時代變化,認知停留於原地的人。

這些人不相信發展,停留在舊有的經驗之中,落後於時代。當格雷格·托波及其追隨者,用功能遊戲改變自身,改變教育時,很多人對遊戲的認知,仍然是打打殺殺。

他們對世界最大的傷害是把他們錯誤的觀念,強製性地灌輸給青少年。

(09)

在美國,有84%的老師承認,他們正在用豐富和友善的科技方式幫助教學。

時代變了。

我們要應時而變。

一是永保好奇心,任何時候都不要妄下斷言。當功能遊戲的時代到來,至少也要明白發生了什麼。

二是要有長遠眼光。經驗隻是過時的記憶。

時代在變,一切在變。早在360萬年前,古人類開始直立行走,無盡的變化就開始了。那些拒絕與時代同步前行者,至今仍然留在樹上。不要做留在樹上的生物,必須尋求新的技術手段,融入我們自身的成長,才能幫助我們找回自己。

(10)

教育要適合孩子的心理,適應孩子的成長。

說到底就是要適應人性。

很久很久之前,先祖們聚於火堆旁,進行著各種遊戲。我們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成長,並在遊戲中體悟到生命的價值與力量。

可如今有些人,卻不知為何總是板著一張臉,好像全世界都虧欠了他。他將充滿靈性的生活,壓抑得死氣沉沉。學習原本是生命中最大樂趣,卻被肢解得生趣全無,味同嚼蠟。

我們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觀察,發現,尋找,每前行一步,都能感受到無盡的歡樂與快感。我們讀書、學習,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響應生命的本質呼喚,是為了召喚出我們認知最深處的智慧。就讓我們放輕鬆些,如程武所說:“遊戲更多的是一種思維,一種更能夠順應本性更能夠激勵人們的學習方式。當我們不再用沉重的觀感解讀人生,而是舉重若輕,於不斷進取中獲得快樂感受,才會領略到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