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在即。繁華的北宋,隨著政局穩定,詞文化發展興旺。
這一年,年輕的舉人們紛紛入京,準備參加科舉考試。眾多的寒酸舉人,都希望靠腹中才華一舉成名,光耀門楣。
但曆史,在這一年開了個玩笑。從此,宋王朝,少了一個官僚,卻出現了一位宋詞詞臣,一心求取功名利祿的文人,錯失仕途。這個落魄文人,對宋詞進行全麵改革,當時他在兩宋詞壇中用調最多的是人,就是這麼用詞使得他在當時成為了非常有名的詩人,“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這一年,柳三變年僅二十五歲,意氣風發躊躇滿誌,眉宇間充滿自信,柳三變一心早日考取功名,況且從小就聰慧過人,當時就被稱之為神童,與他的兩位兄弟並成為“柳氏三絕”。
柳三變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東(今山西),曾為沙縣縣丞,在州郡頗有威信。
父親柳宜,出仕南唐,為監察禦史。南唐國君李煜,聰明好學,作的一手好詩詞,尤其擅長書畫,通曉音律,是個才子皇帝,但在政治上是個外行。柳宜在南唐這個奢靡腐化的環境,難免受到影響,大環境都是浮誇的靡靡之音,個人自然難以置身事外。這些,日後自然而然遺傳給了幾個兒子。
南唐滅亡後,柳宜供職北宋。對於原南唐官員,新朝廷有所顧忌和保留。考慮到南唐過去種種,過於奢侈的上層官僚基礎,不符合新統治者需求,柳宜外放任雷澤縣令,不久,改為費縣縣令、濮州任城令。柳三變即出生於其父任所(984年,費縣)。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東京上書,授全州通判,柳三變隨父赴任。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讚善大夫調往揚州,柳三變隨往,
至道三年(997年),趙恒即位。趙恒在被立為太子時,曾作《勸學文》來勸勉學子讀書上進,這幾句詩雖然有著鮮明的功利傾向卻在民間廣為流傳。柳宜身為朝廷官吏,自然收到了此文,並讓眾子學習。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誌,五經勤向窗前讀。
《勸學文》表示的意思是: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人生的一條絕佳出路,考取功名後,才能得到財富和美女。這種觀念,對於年輕的柳三變,自然很容易被洗腦,並作為終生奮鬥目標。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屢遷至國子博士,命其弟攜畫像前往故裏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三變隨叔歸鄉。
鹹平元年(998年),柳三變居家鄉,遊覽名勝中峰寺,作詩《題中峰寺》。
攀蘿躡石落崔嵬,千萬峰中梵室開。
僧向半空為世界,眼看平地起風雷。
猿偷曉果升鬆去,竹逗清流入檻來。
旬月經遊殊不厭,欲歸回首更遲回。
柳三變讀到《眉峰碧》,甚愛此詞,將它題寫在牆壁上,反複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