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陽紫氣(1 / 2)

正值春末,卯時初至,天邊便已拉開了一道魚肚白,橫亙在青牛山上。

青牛山雖然高大,其峰頂卻不如其他高山那樣險峻挺拔,反而略顯平緩,山頂一端稍有凸起,而後順勢斜向下延展,狀如牛背,因此得名。

青牛山峰頂雖平緩,卻多是堅硬巨石,草木並不茂盛,山中大小動物也不怎麼光顧,因而顯得有些孤寂。

朝陽漸漸升起,峰頂在金色的春暉中漸漸明朗起來。一塊平整光潔的巨石上麵,一道瘦小的身影正迎著初陽盤膝而坐,腰背挺直,雙手平放膝上,掌心向上,正是運功打坐姿勢。

一陣強風襲來,其身影卻依然鎮定如鍾,不曾有半點晃動。雙眼緊閉,未有半分虛張,仿似老僧入定,不知已有多時。漸漸地,這道身影愈加清晰起來,看其麵容,不過是個十來歲的少年罷了,一身青衣布鞋,甚是平凡。

“呼……”

隨著一道輕微而又綿長的吐氣聲響起,一雙清澈而堅韌的眼眸隨之緩緩睜開。

“這初陽紫氣,效果可真不賴嘛!”少年頗有些驚喜地讚歎道,隨即迎著燦爛的光輝長身而起。

少年名為洛玉舟,自小便跟隨師父長居於青牛山中。洛玉舟自小跟隨師父習武,且武道天賦極佳,堪稱妖孽,短短三四載,已然打通任督二脈,全身經脈貫通,接下來便可修習武功心法,開啟武學之道。

一般人在這個年紀,別說打通任督二脈這樣的主經脈,就連其他次經脈都未必能全打通,更差的,興許還未產生氣感。

在這個武學昌盛、以武為尊的世界,但凡有點條件的家庭,都會選擇讓自家的孩子習武。孩童開始習武的年齡通常會在六歲以後,因為六歲前孩童身體的發育程度還達不到要求,過早習武,反而可能導致孩童身體骨骼經脈受損,得不償失,因此六歲是習武的最佳年齡。

孩童六歲後,便可開始練習蹲馬步、站樁等基礎入門招式,逐步地打熬筋骨,既不會影響到身體發育,還能強身健體,當然這個過程必須得有耐性,可慢而不可快。不過,條件富裕的家庭可以給孩童提供藥浴,以溫和的藥性增強體質,隻是這可不是一般人家的孩童能享受得起的。

在練習基礎招式的同時,若能修習一套適合的外功武學,便可更好地舒經活骨,增強體質。當體質達到一定的程度,丹田內便會產生一股細小的真氣。隻是一開始,這股真氣非常微弱,若有若無,一般孩童是感受不到它的存在的,因而需要繼續打熬筋骨,繼續增強體質,使得丹田內不斷湧生出更多的真氣來。

隨著丹田內的真氣日益增多壯大,彙聚成一股較強大的氣勁時,孩童們便可較為清晰地感知到它的存在,這稱之為產生氣感,也可以說是開啟內視。當然,內視不是用眼睛看,而是身體意識對丹田真氣的一種感知。

產生氣感後,便可練習調動這股真氣,使之沿著四肢百骸經脈而行,將淤堵的經脈逐步打通。先打通手足三十六次經脈,再打通主經脈任督二脈,使得全身經脈貫通,體內真氣周天循環,如似搭起一座周天之橋,可接引體外天地之靈氣,加快丹田內真氣的積累,逐步讓真氣渾厚起來。

不過,想打通全身經脈絕非易事,既難且慢。初產生氣感,丹田內真氣微弱,別說衝擊主經脈,就是想衝擊次經脈都很困難,氣弱則力虛,難以有效疏通經脈中的淤堵之物。而當真氣漸漸壯大時,又不能一股腦地往經脈裏灌,避免損傷經脈,必須得小心翼翼地控製著真氣的數量與力度,這就顯得更加困難了。

尤其是運用真氣衝擊經脈時,必須盤膝打坐,集中全身的注意力,這是十分消耗精力與體力的,對於六七歲或者七八歲的定力不足的孩童來說,每天能打坐兩個時辰便是極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