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兩路也取得輝煌戰果,看起來非常嚇人。但耶律休哥不吃你們這一套,他非常清楚宋太宗的戰略設計,冷靜地製定了對策:集中全遼兵力全力保衛幽州,其他州縣任你攻取。西路、中路不必理會,隻是不停的用輕騎兵襲擾東路軍糧道,待東路軍不堪其擾而撤退後,另兩路自然不成氣候。
休哥,可真是宋太宗的尅星呐!
東路軍人數龐大,補給本來就困難,遭到輕騎襲擾無法保障,曹彬隻好率軍退回雄州就糧。宋太宗得報大吃一驚:“豈有大敵當前,反而退兵就糧的道理!”傳令曹彬立即進軍。
曹彬非常誠懇地向宋太宗解釋了前線的實際困難,沒糧道怎麼進軍?宋軍重步兵方陣雖然正麵作戰強於遼軍,但休哥揚長避短,充分發揮騎兵機動性專襲糧道,體現了極高的戰略縱深防禦技巧,後勤壓力巨大的宋軍大兵團不能在此情況下輕易推進。休哥曾成功使用這個戰術擊敗過宋軍,曹彬深有體會。
但宋太宗不管這些,他隻管自己設計的方案必須實施。
曹彬對宋太宗說:“休哥又像上次一樣,不和我們正麵接戰,而是反複用輕騎兵襲擾我們的後勤補給線,再這樣下去,我們又會像上次一樣輸掉。是的,這次會輸掉你的底褲。”
宋太宗卻說:“不,曹彬,你是大宋第一良將,也就是我們的黃金戰士。去吧,用事實讓休哥明白一個道理,同一個招式對你不能兩次有效。”
宋太宗又提前任命了幽州知府,表明了必勝決心。而曹彬這路是預定主力,手下猛將雲集,但現在他們眼見另兩路戰果輝煌,自己這路卻相對較小,攻下幾座城還放棄了,每天疲於應付休哥的遊擊隊,早就憋不住了,紛紛在參謀會議上闡述自己的作戰思想,大致都是要一鼓作氣,直搗敵後。本來曹彬正是以約束部將聞名,但那是約束部將不要殺戮,現在大家是要去立功,你就約束不住了。無奈,曹彬隻好率軍帶50天幹糧,往北推進。休哥嗬嗬冷笑:“黃金戰士,來享受一下我天貴星耶律休哥的星辰傀儡線吧!”
一路上宋軍慘遭騷擾,苦不堪言,艱難推進至涿州時後路已被遼軍切斷,這時偏偏有許多想投宋的百姓來投,後勤補給壓力更大。更可怕的是宋軍得到情報,遼聖宗(耶律隆緒)和承天皇太後鑾駕已經開至涿州,這意味著遼帝國最精銳的斡魯朵軍已集結於眼前。又逢天降大雨,宋軍參謀會議上吵聲一片,這次主流意見是趕緊撤退。曹彬又約束不住,隻好同意保護百姓先撤,10萬大軍冒雨撤退(逃竄)。休哥一直率軍跟躡,但不急於追殺,一直追至歧溝關(今河北涿州鬆林店鎮岐溝村),在大雨中保持陣型撤退了數日的宋軍在渡拒馬河時終於出現了少許混亂,有些部隊不按曹彬指揮搶著渡河。這點細小的擾動怎能逃過戰神休哥的眼睛,遼軍就在此刻發起了總攻!失去陣型的宋軍遭到背後猛衝,被趕入河中踐踏溺死者不計其數,曹彬、米信等主將單騎突圍脫走,軍器物資堆棄如山。宋太宗精心設計的雍熙北伐再以失敗告終。
高梁河戰役宋軍雖然潰散,但其實損失不大,而雍熙北伐是經過精心準備後的一次大會戰,宋軍損失遠超高梁河,除李繼隆一部全軍而退,其餘各部包括西路和中路軍在撤退時都慘遭遼軍追殺。
戰後追究責任,宋太宗被整得灰頭土臉。趙普帶頭上書指責宋太宗戰略設計錯誤,指揮失當。宋太宗雖然承認自己有責任,但堅持稱自己設計的戰略沒錯,是曹彬執行得不好。
什麼是領導?領導就是送死你去,背黑鍋我來。現在人家曹彬去送過死了,你卻不背這個黑鍋?全國人民群情激憤,千夫所指。那一刻,宋太宗終於明白: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人家在唐朝當太宗,你卻在宋朝。
更痛苦的是宋太宗擅自命令曹彬進退,直接導致慘敗。皇帝還會擅自?是的,若在前代,皇帝不存在“擅自”這個概念,他說什麼就是什麼,但是到宋朝,這樣做就違背了朝廷的運行程序。
隋唐以來朝廷下發文件就有一套規範程序,有多個審批和監督環節,遠非皇帝個人可以一手包辦。而宋太宗製定戰略、中途向前線發令,都隻通過樞密院(軍隊),而沒有讓中書門下(政府)的宰執們參與。對此,宰相很生氣,你說後果嚴不嚴重?宋太宗隻好下罪己詔,並對樞密院長官們保證:“以後你們監督我,我再也不敢了。”200年後,宋孝宗也幹了類似的事,繞開政府,勾結主將直接出兵,也遭到嚴重譴責,差點下課。曆史推進至宋朝,皇帝仍然處於權力結構的最頂端,整個權力結構卻已改變,基礎越來越牢,但頂端的個體已不能代替整體。
宋太宗在軍事領域的諸多理論貢獻是現代化軍隊的重要淵源,但他親自指揮的戰績又實在有點拿不出手。真正更令宋太宗尷尬的是,兩次親自被休哥踢翻在地後,他不敢再去麵對這位尅星,委托李繼隆負責對遼作戰。而李繼隆卻多次大敗休哥,每次斬首皆以萬計,甚至在徐河之戰砍斷休哥一條手臂,讓休哥再不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