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注釋】
選自《說苑·建本》。陽:鮮明燦爛。炳:點燃。
【譯文】
年少時喜歡學習,像剛升起的太陽那樣光明燦爛;壯年時喜歡學習,像中午的太陽那樣旺盛;老年時喜歡學習,像點著的蠟燭那樣光亮。
【賞析】
其實,學習本身是不分什麼時期的,毛澤東就說過:“活到老,學到老。”但是學卻有一個最佳的黃金時期,那就是青少年時代,毛澤東把青少年視為早上八九點鍾的太陽,在這段時期抓緊學習會使自己終身受益。長大以後,思想分散,精神飄逸,對學習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學習必須從小抓起,勿失良機。但是,少年之時被耽誤了,中年開始學習,為時也不晚。而少壯之時沒有得到學習的機會,老了學習也能有很大的收獲,就像晚上秉燭而行一樣。因此,學習在什麼時候開始都為時不晚。
【原文】
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
【注釋】
選自《說苑·建本》。
【譯文】
荒廢了最好的學習時間,即使勤奮刻苦,也很難成就大業。
【賞析】
在人一生的學習時間裏,自古就認為青少年時代是黃金時代。古人勸學的名句很多,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些句子無不勸人及早學習,因為錯過了最佳學習時期,再想學習時無論時間還是身體和記憶力都會大不如從前,到時空悲切隻能更徒然。
【原文】
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
【注釋】
選自《說苑·政理》。臨:當著,麵對著。
【譯文】
做官要公平,理財要廉潔。
【賞析】
古代大小官員的府衙都掛著“明鏡高懸”的巨幅匾額,這也說明了大官的基本準則就是公平、公正、廉潔、奉公。所以武則天在朝期間,重用了許多廉潔奉公的宰相,如狄仁傑、張說等,使得初唐呈現蒸蒸日上的景象,為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政者想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起威信,靠權力和強製是不能實現的,靠的是自身的公正和廉潔。
【原文】
泰山不辭壤石,江海不逆細流,所以成大也。
【注釋】
選自《說苑·尊賢》。辭:推辭,拒絕。逆:不接受。
【譯文】
泰山不拒絕任何土壤、石塊,大江大海不拒絕流來的細小支流,才能形成巍峨的山峰和寬大的江海。
【賞析】
以泰山和江海的宏偉和寬廣來勸世人要虛懷若穀,隻有謙虛才能進步。但謙虛的前提是要能向泰山、江海那樣卑下,這樣才能聽取別人的建議和意見,才能強壯自己。不然,把自己始終封在自滿的箱子裏,不接受各種意見是永遠不能變偉大的。
【原文】
騏驥足及千裏,置之宮室使之捕鼠,不如小狸。
【注釋】
選自《說苑·雜言》。騏驥、:均良馬名。狸:野貓。
【譯文】
騏驥雖然是千裏馬,但放在房子裏捕老鼠的話,它還不如一隻小野貓。
【賞析】
隻有揚長避短才能在競爭中取勝。如果以己之短對人以長,隻能是自取滅亡。這裏的千裏馬就是個失敗的例子,它應該去與馬賽跑,而不該與貓比捉鼠,離開了施展其才幹的條件,遇事將束手無策。世上任何事,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都各有其長,亦各有其短,應使用其長處,避開其短處,使物盡其用,人盡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