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1 / 3)

高河展覽中心的一角,左右平和柳靜薇正在欣賞一件件陶瓷作品,它們或古拙端莊,或豐腴雍容,或清麗秀美,或渾厚凝重,或奇巧繁縟,不一而足,姿態萬千。柳靜薇指著陶瓷作品說:“這是西晉青釉神獸尊,現藏在南京博物院,一九七三年在江蘇省宜興市周墓墩出土,可是國寶級的。那是唐代長沙窯青釉褐彩執壺,是件私人藏品。”

左右平抬頭看時,卻見那青釉神獸口內銜珠,兩掌相對,另兩掌下撐,造型奇特,抽象簡約;再看那執壺,簡明扼要,尋常中庸,倒是上寫“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從古舊中透著浪漫氣息。

左右平沉思著說:“這首詩我在《全唐詩》中見過,全詩好像不止這麼長。”

柳靜薇說:“全文我可記得。”

柳靜薇見左右平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隨即吟誦道:“‘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是不是這幾句?”

左右平說:“我記得兩三句,還是太太記得準,有人戲說這是中國曆史上最早寫給‘小三’的東西。”

柳靜薇調皮一笑,說:“這個你就記得清楚。‘小三’有這麼好,倒是我們這些原配的不是了。”

左右平說:“你又來了,何苦冤枉人?”

兩個人說笑著走到另一個展廳。柳靜薇指著前麵一個盤子介紹說:“這是清光緒粉彩華封三祝紋盤,盤上的牡丹象征富貴,葫蘆象征長壽,麥穗象征多子。”

左右平正要細看,柳靜薇又指著一個瓶子說:“那是清乾隆官窯豆青釉堆花交泰瓶,你看,上下都是如意狀,如意相交象征天地融合,陰陽相會。”

柳靜薇又指另一件古董說:“那是粉彩百花圖花觚,你看上麵紋飾以牡丹為主,襯以菊花、玫瑰、蓮花、茶花,是乾隆粉彩的精美之作。”

左右平在柳靜薇的引領下,越看越喜,越看越愛,沒想到陶瓷天地裏卻是瓷色可餐,竟有這樣的樂趣。

柳靜薇自然更是喜不自勝,瓷不醉人人自醉。但柳靜薇除了賞玩,還在找尋什麼,好像有尋隱者不遇的迷惑樣子,看到最後,更是意猶未盡、溢於言表。

恰好遇到高河博物院的館長,柳靜薇問道:“今天的展品似乎與往年不可同日而語,為什麼?”

那館長說:“應該沒有什麼太大差別啊。”

柳靜薇問道:“我記得有一件青花鳳首扁壺每年都展,今年為何不見?”

館長說:“你提這個,那倒是,高河陶瓷集團原定要展,卻突然把扁壺撤了,我也不知為何。”

柳靜薇“哦”了一聲,不再細問。左右平聽說與陶瓷集團扯上關係,便立即好奇了:“那個青花鳳首扁壺是個什麼東西,讓你這樣惦記?”

柳靜薇如數家珍地說:“那青花鳳首扁壺是元代的作品,壺高十八點七厘米,直口圓唇、短頸、扁圓腹,前有鳳首翹起作流,喙上頂寶珠,後有鳳尾作柄,壺上半部是鳳翅飛翔,鳳身以下繪一叢牡丹。

“據說,這個扁壺是元惠宗賜給貴妃的陪葬品。市場上流通的元代青花瓷本來就少,那件青花鳳首扁壺自然是真品中的真品,國寶中的國寶。”

左右平好奇地問:“為何這麼說?”

柳靜薇說:“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就是青花鳳尾扁壺,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從北京一處工地挖掘出來的。遺憾的是當時壺碎成四十八塊,專家們好不容易把那些碎片拚接起來,但粘接以後,壺身仍然千瘡百孔,於是殘缺處用瓷粉加合成材料補缺、打底。雖然這樣,但那件青花鳳尾扁壺仍是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