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牙痛要從調養腎髒開始
日常病症如牙痛、咽喉炎、扁桃體炎、胃病、拉肚子、流感、過敏性鼻炎、痔瘡、腳氣、風濕病等,雖不是什麼大病,但作為常見病、初發病,甚至常年不愈的慢性病,卻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其實,中醫典籍中有一些實用的治療方法,專門醫治這些病症,不妨一試。
牙齒不好,中醫認為是腎出了問題,“腎主骨,生髓,齒乃骨之餘”。所以,牙痛要從調養腎髒開始。
牙齒是髒腑健康的“晴雨表”
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就是笑容了,但是如果你牙齒上長滿牙垢,又黑又黃,齒端此起彼伏,那麼你最好換成笑不漏齒的微笑。在一個注重外表的時代,牙齒的形象尤其重要,它會影響你的人際交流。
牙齒不好,中醫認為是腎出了問題,“腎主骨,生髓,齒乃骨之餘”。比如,一旦出現蛀牙,中醫則會讓你從調養腎髒開始。
根據中醫“藏象學說”,中醫的腎,包括腎髒及“腎經”的經絡。這個經絡又有它許多表現在外的物質器官,例如腎主耳、腎主骨骼。骨骼不強壯,就是腎不強壯、腎不好了,所以表現在外就是蛀牙了。
(1)有的人經常刷牙可是他的牙齒還是被蛀蝕,那是牙骨質不好,同時也表明腎不太好。
(2)如果一個成年人牙齒稀疏、齒根外露或伴有牙齦淡白出血、齒黃枯落、齦肉萎縮等問題,這多為腎氣虧乏所致。
(3)如果出現單純的牙齦紅腫,多是胃火所致,也可能與胃炎有關。
(4)如果紅腫的同時,還伴有牙齒鬆動、強烈口臭等症狀,多為牙周病,可能缺鈣或經常不刷牙。
(5)如牙縫變寬,並伴有牙齦出血,可能患有糖尿病、甲亢等疾病。(6)如果在生病過程中,出現牙齒變黑或有寒冷感、牙齒變長而易生汙垢、齒瓣變黃如豆瓣色,多預示著疾病變得嚴重,應提高警惕。
總之,牙齒是身體健康,特別是腎、腸胃變化的“晴雨表”,是要特別嗬護打理的門麵!
你屬於蟲痛,還是風痛
齲齒牙痛,是指由於牙體出現蛀孔,飲食時食物嵌塞於齲洞,受冷熱酸甜刺激後,所引起的牙痛。古代中醫把牙痛分為“風痛”“腎虛”“蟲痛”“風熱痛”等。下麵,我們主要講一下“蟲痛”“風痛”怎麼治。
●“蟲痛”怎麼治
古代中醫認為蛀牙是牙齒裏有蟲子,使得牙齒疼痛,中醫叫作“蟲痛”。
(1)鹽。牙痛的時候,可以用鹽水漱漱口或將鹽抹在牙齒上,或用香蕉皮蘸上少許鹽,然後咀嚼,可以止痛。
(2)鬆節。就是鬆樹的枝幹。性苦溫,可以治療骨節風濕。鬆節還能化毒殺蟲,蛀牙有洞時,可以用鬆節脂塞進去,古人認為塞進去了以後,蟲子就會從裏麵往外跑,蛀牙也就好了。
(3)蘆薈。蘆薈也是一種好藥,蘆薈性味是大苦大寒,但能夠清熱殺蟲,因為大寒所以能清熱,因為大苦所以能殺蟲。
(4)胡桐淚。有一種藥叫胡桐淚,就是在胡桐樹上打一個洞,裏頭會流出汁液,稱為“胡桐淚”。它的性味有點接近蘆薈,苦鹹大寒,鹹可入骨,並且軟堅,大寒能夠去熱。把胡桐淚磨碎,再用毛筆將粉末抹在牙齒疼痛的地方,可以治療牙痛。
●“風痛”怎麼治
牙齦紅腫或溢膿造成的牙痛即為“風痛”。
(1)獨活。又稱“獨搖草”,古人發現獨活這種植物,是有風不動,無風反搖,所以又稱它為“獨搖草”。在文潞公寫的《藥準》裏記載,將獨活、地黃等研末,每次吃三錢,就可以治療“風熱”型的牙齒疼痛。
(2)升麻。升麻不但是風藥,而且它還能瀉陽明經的火。古人認為牙齒疼痛分屬兩個重要的經脈,上牙疼痛屬“足陽明”,下牙疼痛屬“手陽明”,所以牙齒疼痛都算是陽明有病。升麻入足陽明、足太陰,是脾胃引經藥,也可以入手陽明和手太陰,也就是肺、大腸經,有散風邪的作用。蔥白與升麻一起入藥服用,蔥白可以散陽明風邪,治風痛的毛病。
有一種藥方叫“清胃散”,裏麵有石膏、升麻、黃連、甘草等,用來治療牙痛效果很好。其實,清胃散不僅能用來治齒痛,還能治療牙齦疼痛,它能升發火鬱、升陽氣,這是升麻的主要作用。
(3)胡椒。胡椒是我們常用的食物調味料,性溫熱,能治療胃寒、胃強脾弱。胡椒是辛熱純陽的藥物,可以熱來引熱,胡椒與另一種暖胃的用藥蓽茇一起磨成粉,抹在浮腫疼痛的牙齒上,就可以治療牙齒的風痛。
叩齒、咽唾法,保護好牙齒
“百物養生,莫先口齒”。古代養生家對護齒很重視,總結出了許多有關固齒保健的方法。其中,“叩齒”和“咽唾液”是其中重要的兩項。
●叩齒
叩齒就是空口咬牙,是古代中醫總結出來的一種牙齒保健方法。《修齒要旨》中介紹長壽經驗時說:“每晨醒時,叩齒三十六遍。”中醫認為,牙齒與腎髒關係密切。“腎主骨,齒為骨之餘”,也就是說,腎髒能支持骨骼生長和骨髓的生成。牙齒是人體骨骼的一部分,牙齒鬆動,與腎氣虛衰及氣血不足有關。常叩牙齒,能強腎固精,平衡陰陽,疏通氣血,暢通經絡,從而有利於身體健康。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叩齒能對牙周組織進行生理性刺激,可促進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興奮牙神經和牙髓細胞,增強牙周組織的抗病能力和再生能力,使牙齒變得堅硬穩固,整齊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