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中統局最後一個局長(1 / 3)

1948年,國民黨已經是江河日下,解放軍已經進入戰略大反攻時期。此時國統區物價飛漲、經濟混亂,民不聊生,老百姓更加渴望和平、幸福、美好的生活。蔣介石為了穩住人心,開始玩弄“施政於民”的把戲,搞出了一個“憲政”,並匆匆召開“憲政國大”,先過了把“總統癮”。

在“憲政”實施前,中統局的局長還是葉秀峰,而中統局的頭目們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灼,因為一旦“憲政”實施,國民黨的黨務經費便不能由國庫開支。如果失去了國庫支持,中統局就會像斷奶的嬰兒般無法繼續生存了。於是中統局急於在“憲政”前重新尋找一個奶媽,投身其懷中“吸奶”!

時任立法院副院長的陳立夫,焦灼不堪。中統局乃他一手創辦,中統局之於陳立夫,就像是兒子之於父親一樣。兒子斷奶,最著急的莫過於這個“無奶”的父親。陳立夫非常糾結,但為中統局找一個“後媽”並非一件容易事,他找來葉秀峰和季源溥。

季源溥大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過去我在鐵道部工作時,咱們的外延組織不就掛靠在鐵道部的名下嗎,如今我們也可以轉而掛在鐵道部名下吧。”

“如今哪個部門日子都不好過,誰願意接收我們這樣一個龐大的組織呢?”

季源溥又提議,“我覺得我們還可以效仿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模式,掛靠在司法院的門下!”

“你說說看!”

“中統局成立以來,一直以情報‘調查’工作為主,其工作範圍和性質也是司法範疇內的。”

陳立夫接受了季源溥的建議,向司法部部長居正提出,將中統局掛靠在司法部名下。然而居正是個老古董,這個人的思維很陳舊,而且不喜歡CC係,所以盡管陳立夫找到居正,與居正談了很長時間,居正也沒有給陳立夫麵子。他最後直言道:“司法乃清靜之地,你把特務們都轉移到我這裏來,難道把我的司法院當成收容所?不成,不成!”居正強烈反對,陳立夫也隻好作罷。

前麵已經提過,陳立夫後來還想到了內政部,盡管內政部部長是CC係成員張厲生,張厲生同意將中統局轉歸內政部,然而反對聲一片,最後,在陳立夫和陳果夫的威壓下,中統局終於轉歸了內政部。

1949年5月,內政部調查局在廣州掛牌成立。此時蔣介石的總統職位已由李宗仁代理,而內政部部長張厲生也下台了,由桂係軍閥李漢魂代替。李漢魂剛剛上任,不敢得罪高高在上的二陳,於是允諾中統局掛靠內政部門下,唯一的交換條件,就是讓自己的心腹張益民出任內政部調查局副局長一職。

內政部調查局雖然成立了,但內部矛盾重重,麻煩多多。首先,原中統局局長葉秀峰一直自認為是部級幹部,所以不願意屈尊在內政部調查局擔任局長工作。他既想保留原黨通局局長的名義,又想“垂簾聽政”,遙控指揮內政部調查局。於是他大力推薦自己的親信王保身出任內政部調查局局長,以達到其目的。不過覬覦此職位的不僅僅隻有王保身一人,還有季源溥和王思誠。

第一候選人就是季源溥。季源溥是葉秀峰的親信,也是陳立夫的親信。由於季源溥在交通部勞工科擔任科長時,成立了“中國勞工組織”,為中統局培養了大批優秀特務。因此季源溥在中統局的呼聲很高,而且他還是中統局的副局長。

第二個候選人是王思誠,此人是中統局骨灰級特務,畢業於黃埔六期。此人進入中統局後,先後擔任組長、秘書、主任秘書一職,長期從事黨派調查工作,在徐恩曾時期紅極一時。但是葉秀峰上任之後,便對中統局進行了一番大清洗。王思誠遭到清洗後,在二陳的安排下重新上崗,擔任了糧食部督導處處長。

相比這兩人,王保身並沒有什麼勝出的優勢可言。

最後,季源溥在陳立夫的推薦下榮升內政部調查局局長,終於坐上了中統局最後一任局長的寶座。

新官上任三把火,季源溥一上任就點了三把。其中第一把就點在了前任葉秀峰的身上。葉秀峰本打算推薦王保身出任副局長一職牽製季源溥,但是沒想到季源溥並不給前任麵子,而是接受李漢魂的交換條件,讓張益民出任副局長一職。失去了對中統局的控製,葉秀峰暗暗怒罵季源溥是過河拆橋的小人!不過罵歸罵,此時的季源溥已與葉秀峰平起平坐,葉秀峰也奈何他不得。

季源溥的第二把火,就是重新組建新的中統局。就在這時,一個新問題擺在了季源溥麵前,那就是如何才能在保證中統局“原汁原味”的同時又能適應當前形勢呢。在這個問題上,季源溥請教了二陳。二陳與季源溥商議後,決定保留中統局賴以生存的首腦部門和情報部門,而其他部門和外延單位則采取化整為零的辦法,對龐大的組織機構進行有效瘦身。所以內政部調查局除局長季源溥外,隻設立副局長一名,兼任秘書一名,下麵隻設四處四室。

1949年,解放軍渡江解放南京之後,中統局便從南京瞻園遷至廣州抗日中路55號和法政路77號。隨著國統區的麵積越來越小,各省市內的特務室也隨之逐一取締。無奈之下,季源溥隻能不斷精減人員,壓縮編製,規定各地區特務室隻設立處長、副處長各一名,秘書一名,下設總務、業務、交通三個科,並對其旁支機構進行了大幅度的裁減。

1949年的內政部調查局,下設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