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商人徐恩曾(1 / 3)

下台之後的徐恩曾,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經商上。他尋思:既然當官不成,那就經商發財。

別看徐恩曾是電機工程師出身,其實他也頗具經濟頭腦。為官這些年,徐恩曾也沒少經商發財。

早期,他曾入股中央商場,掘了第一桶金。後來他又開辦農場,種糧食。

1938年,徐恩曾在去湘西的途中,發現了一塊廉價的荒地,便以很少的錢買了下來。後來特務詹連吾在徐恩曾購買的荒地下麵發現了金礦,徐恩曾喜出望外,找來工礦專家進行勘探,並吩咐詹連吾進行采挖,雖然這個金礦並不像徐恩曾想象的那麼富饒,產量不大,金礦石的含金量也不是很高,但徐恩曾依舊獲利不少。

徐恩曾還當過“棉農”,當時正值戰爭年代,政府大量采購棉花等農用物資,徐恩曾就讓特務們在江蘇灌雲為他種了很大一片棉花。他間接拉高了棉花的收購價格,把棉花直接賣給了政府,發了一筆小財。

抗戰期間,徐恩曾一邊反共,一邊謀求發財的機會。他路過江西南昌時,發現“釀造”生意不錯,就吩咐南昌的特務們開辦了一家釀造公司。所謂釀造,無非就是利用大豆、高粱等糧食釀造醬油和白酒,但由於醬油和白酒屬於老百姓的日常必備品,隻要質量不算太差,就不用發愁銷售,所以徐恩曾的釀造公司生意也非常不錯。

中統局搬到重慶以後,貨幣貶值,通貨膨脹,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而由於國民黨節節敗退,淪陷區越來越多,淪陷區的許多逃荒者都跑到了重慶,使得重慶人口暴增,時常出現斷糧情況。於是,在費俠的建議下,徐恩曾開始關注“碾米生意”。經過多次考察之後,徐恩曾決定投資開辦一個“碾米廠”。不過開辦碾米廠可沒那麼容易,不僅需要糧倉,還需要一整套的碾米設備。這個項目置辦下來,比在唐家沱買一塊地還要貴。如果趕上日本人空襲,設備被炸,錢就白花了。所以碾米廠所處的地點一定要安全。碾米廠的選址並沒有難倒徐恩曾,他靈機一動,找來一艘大木船,把碾米設備都搬到了大木船上。等碾米設備在大木船上安裝完畢,他又在江邊買了幾棟房子當作糧倉。就這樣,一個流動的“碾米公司”誕生了!徐恩曾的這一做法不僅避免了空襲挨炸,而且還省下一大筆運糧的費用,可謂“一箭雙雕”!在那段非常時期,徐恩曾的“碾米公司”為他賺足了銀子,這是徐恩曾自己都非常得意的一樁“買賣”。

徐恩曾在被削職為民之後,還真去做了“商人”,不過雷人的是,他既沒有做以前在當官的時候做過的碾米生意,也沒有做曾經做過的釀造生意,而是做了豆腐生意。徐恩曾搖身一變,成了豆腐店老板,而他的老婆費俠,則成了豆腐西施。

當然,徐恩曾開豆腐店也是一件陰差陽錯的買賣。“下崗”最初,徐恩曾看準的不是豆腐,而是大豆。徐恩曾覺得大豆是實物,而且不容易壞,可以囤積起來,等物價上漲,便高價拋出。沒想到丟了官的徐恩曾真是時運不濟,看走了眼,第二年,大豆不但沒漲價,反而落了不少。眼瞅著豆子就要砸在手裏了,再加上蟲蛀、鼠咬、黴變,徐恩曾的豆子生意眼看就要泡湯。此時費俠給他出了個主意:“幹脆咱們置辦個豆腐坊做豆腐吧。”無奈之下,徐恩曾隻得接受費俠的建議,在自己家裏大張旗鼓地開了一家豆腐廠。豆腐生產出來之後,徐恩曾利用自己的關係向國民黨各機關食堂、各餐廳大量供應豆腐。

後來,徐恩曾又發愁了,自己囤積的豆子太多,就是天天磨豆腐,豆子也用不完!無奈之下,他賣了一段時間豆腐,就將豆子全部賣掉了。徐恩曾在豆腐上沒賺著錢,轉而又將目光投向了皮鞋生意。

徐恩曾把目光轉向皮鞋生意,還是費俠的點子。

那一日,費俠與幾個女伴一起逛街,偶然間發現,重慶女孩不但愛打扮,而且為了裝扮不惜錢財,出手極其大方。費俠還發現,有一種高級的花紋皮鞋非常受女孩們的歡迎,銷量奇大,供不應求。回家後,費俠就跟徐恩曾嘮叨了自己的這些發現。徐恩曾一聽,眼前一亮,想到自己早年在十裏洋場看到過的場景,那個時候,女人們總喜歡穿旗袍,她們不惜花上百塊大洋排隊買旗袍。徐恩曾突然悟出一個道理:女人的錢好賺!

於是徐恩曾帶著費俠考察了皮鞋市場,並且走訪了“中華”、“求精”、“光華”等著名的皮鞋廠家。然而,皮鞋之夢還是破產了,因為花紋皮鞋太難做。皮鞋倒是好做,可紋皮鞋上的“花紋”,需要用一種罕見的進口化學原料。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連盤尼西林都是奇貨,更別提這種化學原料了。徐恩曾奔波了很久,也沒弄到這種化學原料的進口份額,最終,徐恩曾隻好放棄了皮鞋生意。

後來,為了尋找商機,他決定從重慶搬到上海。他一說要搬到上海,竟然就有人提出,送他徐恩曾一套上海的花園洋房。這送房子的人,是徐恩曾的老友吳任滄。時值國民黨敵偽產業管理局局長的吳任滄,當時剛剛收繳了位於上海霞飛路逸園新村7號的幾棟日偽資產的洋房,由於徐恩曾曾經有恩於他,所以他做了個順水人情,給“走投無路”的徐恩曾提供了一套房子。徐恩曾得此贈送,自然非常高興,他將自己的妻子、孩子、司機、廚師、秘書、保姆、保鏢等一行17人都安頓在這套花園洋房裏,還專門裝修出一個大房間供娛樂消遣。由此可見,這個花園洋房有多麼寬敞,多麼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