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魔爪伸向延安(2 / 3)

“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雖然被迫在共同抗戰協議上簽了大名,但是他卻十分嫉恨共產黨。他認為,如果不是共產黨從中作梗,蔣委員長決不會在抗戰期間狼狽不堪。徐恩曾再三致電給陝西省國民黨黨部書記長郭紫峻,請他充分利用機會,在延安周邊大力發展特務人員,以方便特務工作的全麵開展。後來,徐恩曾還與陝西黨部協商,將各縣黨部書記長換成了清一色的中統特務。可見徐恩曾為了把魔爪伸向延安,費盡了心機!

徐恩曾認為,僅僅開展特務工作還是不夠的,一定要在進出延安的各重要路口設卡,想方設法截獲共產黨的重要人物。徐恩曾命令特務們:寧可錯抓千人,決不能放過一個共產黨。徐恩曾對共產黨人的凶狠,和汪精衛“寧可枉殺千人,不可放過一個漏網之魚”有近似之處。

特務們又是如何搜查盤問並確認共產黨的呢?“是人就抓”是不可能的,就算抓滿了監獄,也未必抓得到一個真正的共產黨!這個問題,徐恩曾特別開會教育這些特務,徐恩曾認為:“共產黨往往有以下幾個特點:一、往往會隨身攜帶與共產黨有關的證件;二、凡神色有異者,可以斷定此人會與之相關;三、觀察行人的一舉一動,凡是持外地口音者需要查實!”特務們就按照徐恩曾傳授的這些方法進行盤查,有時,也會采取非常凶殘的刑訊手段。

當時,有人去延安,路過盤查地點,被特務們搜到了隨身攜帶的八路軍的相關證件,就會被特務們假以各種借口扣留,或秘密跟蹤,待四下無人或夜深人靜之時,便將其逮捕。更為殘忍的是,如果被捕人員拒不交代自己的具體身份和行動方案,不是一頓暴打,就是慘遭殺害。

從1939年至1943年期間,徐恩曾指揮中統特務在陝西的交口、碑亭、黃陵、耀縣、三原、永樂店等路口設卡,扣留並逮捕了奔赴革命根據地的男女青年2100多人,這些人不是被特務們投入監獄,就是被關進“戰幹團”或“西北青年勞動營”進行勞動改造,遭到了種種非人的折磨。

除了盤查抓人之外,徐恩曾還有一招,那就是通過國民黨陝西省政府向中共提出,國民黨中央政府要向延安派駐縣長,這樣便可以利用公開的合法身份派特務常駐延安,進行情報搜集工作。這一招,其實是徐恩曾利用“膚施”(膚施縣,當時延安的別稱,歸國民黨管轄)之名,鑽的一個空子。後來中共從大局出發,同意了國民黨陝西省政府的要求。得知此消息後,徐恩曾興奮異常,他單方麵認為自己的“成功”已經完成了一半。於是他找來了老牌特務馬濯江,讓馬濯江出任膚施縣縣長。

馬濯江原是共產黨陣營中的一員,後來叛變革命投靠國民黨。進入中統後,被徐恩曾推薦到國民黨財政部擔任稅務督察。馬濯江上任“膚施”縣長後,迅速按照徐恩曾的計劃,精挑細選了10名特務進駐延安。

後來,毛主席曾對徐恩曾的這一計謀做這樣的描述:“謀我者處心積慮,百計並施,點線工作布於內,武裝摧殘發於外,造作謠言,則有千百件之情報,實行破壞,則有無數隊之特工。”毛主席曾在公開場合稱呼馬濯江是“我們抗日的馬縣長”,在其他場合則詼諧地說馬濯江是“白皮裹紅瓤”。毛主席的“火眼金睛”其實早已看透了徐恩曾的計謀,而徐恩曾交代給馬濯江的三個任務,就是窺探中共內部情報;散布謠言、製造混亂;物色對象,發展特工。

馬濯江來到延安時,正好趕上風沙天氣。麵對漫天黃土,他縮著脖子陷入了深思,來到共產黨的腹地,會不會被迎頭痛擊?令他沒想到的是,他抵達延安的當天,共產黨人就熱情地款待了他。共產黨人吃糠咽菜,而招待馬濯江的則是白麵饅頭和麵條,這讓馬濯江小人得勢起來,他以為共產黨人害怕他,便趾高氣揚地坐在自己的縣衙內,指點起江山來。然而,延安的百姓根本不買馬濯江的賬,加之這個不倫不類的縣政府都是特務人員,根本不懂行政工作,縣衙門成為無事可做的空衙門,特務工作也因延安密不透風的安保工作而毫無進展。馬濯江為此十分痛苦,原本想象中的美差變成了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