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顧順章之死(2 / 3)

所謂思想,顧順章顯然是一個沒有任何政治傾向、思想腐化的人。聶榮臻曾經回憶,顧順章是一個大會上開小差、不喜歡讀書的人,對於政治,他似乎並不關心。可見,顧順章加入共產黨不是因為共產黨的旗幟,完全是一種機緣巧合。而徐恩曾也曾說,顧順章對政治的看法相當膚淺,甚至不及一個小學生。顧順章信奉的是享樂主義和拿來主義,有兩個選擇時,隻選擇利益更好的那個。思想上的墮落,加速了顧順章的叛變,為了利,他可以出賣朋友、戰友。可以說,後來他想成立新共產黨,完全是一種占山為王的想法。一個思想腐化、墮落,唯利是圖的人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其三,曆史造就了顧順章,環境決定其命運。

1931年,到底是個什麼環境呢?國民黨對共產黨一直在滲透、打擊,東北的日本侵略者野心膨脹,妄圖吞並整個中國。而共產黨這一麵,在夾縫中求生存,日子過得很艱難。大環境下,是一幅多災多難、陰雲密布的中國。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沒有信仰的人又能怎樣?不就是保命、得利、混日子而已。決定著顧順章走向的環境也有三個方麵。

其一,共產黨的環境。自從“四一二”和“七一五”之後,共產黨就特別不受待見。怎麼說呢?蔣介石說共產黨是反動勢力,應該剿滅才是。汪精衛也曾說“寧可錯殺三千,也不放過一個”!可以看出,共產黨的生存空間狹窄,環境很惡劣。搞革命的,都是提著腦袋搞。為了革命,曾經犧牲了多少共產黨先烈啊!這些道理,顧順章都懂。起初他沒有叛變,是因為他在共產黨內還擔任要職。倘若說顧順章僅僅是個小角色,恐怕他早已經叛變革命了。“打狗隊長”的光環也是顧順章暫時沒有叛變的原因,環境不好,樹敵太多,“橫豎都是死”,於是他很鬱悶,也想找個辦法平衡。可是後來,他生活腐化,花錢大手大腳,黨組織早看不下去了,找人替代了他!此時他大為光火,既然沒有了棲身之所,為什麼不想辦法投入別人的懷抱呢?就在這個時候,機會來了,他進了國民黨的陣營。

其二,國民黨的環境。國民黨的環境比共產黨好多了,尤其是南京政府,代表著政府。說白了,那時候投靠國民黨算是招安、歸順朝廷,而共產黨僅僅像是水滸裏“方臘”叛軍而已。國民黨有錢有勢,而且剛剛取得階段性勝利,大挫共產黨。國民黨政府的穩定也是顧順章眼紅的因素。在上海灘,每一次進出青樓、高檔會館,都是那些洋洋灑灑的國民黨和青幫分子,共產黨沒有錢也沒有地位。顧順章為了“嫖娼”甚至都要隱姓埋名,他真是羨慕嫉妒恨啊!當他看到希望向他招手的時候,他義無反顧地加入國民黨的陣營。而此時徐恩曾亦是求賢若渴,聽到“打狗隊長”願意合作,他興奮不已。為了滿足顧順章,他下了不少功夫。嚐到甜頭的顧順章也越陷越深,最後出賣了許多共產黨人。

其三,中國大環境。大環境下,出現了許許多多像顧順章這樣的叛變者。白色恐怖下,人人提心吊膽。那些怕死的人,往往為了保全性命,最後出賣了自己的靈魂。顧順章就是這樣一個人,起初他被捕,叛變革命也是為了保全性命。與那些大義凜然的革命者不同,顧順章是個投機分子,他要活著,要享受一切!所以他可以不要“主義”,不要“道義”,他很現實。隻不過顧順章這個人掌握了共產黨太多的機密,正因如此,他變得特殊、變得危險,變成中共曆史上最危險的叛徒。

性格存在缺陷,環境不好,加之其作風也存在問題,投機主義思想嚴重,包夾之下,顧順章選擇了背信棄義!由於他的背叛,害死了眾多忠烈的革命者,最後是死有餘辜。但是顧順章到底是誰殺的?似乎也是迷霧重重,歸納下來,也是三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據老特務張國棟回憶,1935年的一天,在南京舉辦中央組織調查委員會的例會,除了各大特務頭子外,其中也包括顧順章。此時徐恩曾已經知道顧順章“準備反水”,所以打算除掉他。也就是這幾天,陳立夫和徐恩曾已經征求了蔣介石的意見,蔣介石說:“既然沒有利用價值,你們看著辦吧!”於是徐恩曾把顧順章的生殺大權交給了另外一個大特務顧建中(中統對外活動負責人)。顧建中得到指令後,便去了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