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遷都之爭(2 / 2)

於是蔣介石讓陳立夫聯係張靜江、張群、譚延闓等人來南昌,順便截留了一些準備去武漢的國民黨黨中央的執監委員和國民政府委員,準備召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六次臨時會議(注意,隻是臨時的),非法決定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遷至南昌。蔣介石為此可謂處心積慮,他還親自跑到武漢遊說:“革命時機尚不成熟,南昌更是適合作為黨政府的首都!”

沒想到蔣介石一個人的反對聲實在太小,被迅速淹沒在曆史潮流中。蔣介石不信“胳膊擰不過大腿”的道理,非要借機攪和攪和。而此時的陳立夫、陳果夫兄弟倆在蔣介石身邊解釋:“校長,其實定都武漢是大勢所趨啊……與南昌相比,武漢的革命氣氛更濃,而且地理位置更加重要。至於經濟,南昌更無可比性!所以我們要開辟新的地方……”

蔣介石:“開辟新的地方?你說去哪?”

陳立夫:“經濟是革命的後盾,凡事離不開錢。其次是政治氛圍,沒有擁護黨的氛圍,也是瞎忙活!”

蔣介石:“那好吧,你抽空去上海看看吧!”

1927年的3月,在漢口召開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二屆三中全會,一致通過了《統一黨的領導機關案》、《軍事委員會組織大綱》、《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條例》、《撤銷中央軍人部案》等,大大縮小了蔣介石的黨政軍權力。此時的蔣介石不但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反倒暴露了“反革命”的真麵目。

後來蔣介石以“退席二屆三中全會”為幌子打探自己的黨內地位,沒想到遭到各個黨代表的痛斥。甚至連申訴、還口的能力都沒有。一時間,蔣介石成了“人民公敵”,被眾家討伐。二屆三中全會結束後,“打倒蔣介石”的口號已經此起彼伏。蔣介石終於坐不住了,他重重地拍桌子,氣得臉色發紅。

遷都之爭沒有成功,但是陳立夫的赤誠忠心則完全打動了蔣介石。不管自己主子境遇如何,陳立夫一直忠心耿耿,不離不棄。不過後來,蔣介石費盡心思取代了譚平山,當上組織部部長,而毛澤東、林伯渠等共產黨人則紛紛被剝奪了職務,如此一來,共產黨已經被蔣介石完全排除掉了。而陳立夫和陳果夫也開始大張旗鼓地利用自己的身份,在各地區發展國民黨右派,在發展壯大自己的政治力量的同時,開始為另一個更加陰險的陰謀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