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問,陳立夫為何投奔國民黨蔣介石,而不去投奔共產黨呢?這裏要簡單解釋一下:第一,陳立夫的革命出身,是國民黨。其叔陳其美一直追隨中山先生革命,不但是國民黨元老,而且與蔣介石是拜把子兄弟,而陳立夫的父親陳其業也一直追隨國民黨,陳立夫是根正苗紅的國民黨出身。第二,陳立夫留學美國,接受的是資本主義教育,這種“資本”理念與國民黨推崇的價值觀不謀而合。第三,共產黨成立時間較晚,不過是一個小黨派,沒有形成氣候。第四,蔣介石確實喜歡陳立夫,三番五次邀請他南下廣州。
陳立夫終於被蔣介石所感動,與此同時,蔣介石確實愛才,並且希望陳立夫在政治方麵有所成就。兩個人迅速打成一片,甚至茶餘飯後常常聊天,相互溝通意見和看法。但起初(1925年),陳立夫的夢想依舊是采礦,他還在考慮,如果有機會,還是回到采礦中去。
某個晚上,陳立夫跟蔣介石聊天。陳立夫便支支吾吾說出自己的想法:“三叔,如果以後有機會,我還是想去采礦,畢竟那是我一生的夢想和追求……”
蔣介石皺了一下眉頭:“立夫,如果革命成功了,你完全可以去采你的礦,挖你的煤!但是記住,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革命的滾滾大潮,等著你去征服它!我相信你,你也得相信自己!”
此時的陳立夫已經身不由己,畢竟一隻腳已經踏上了革命的征程。但是不圖政治的陳立夫還是向蔣介石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三叔,我是書生出身,對打仗、政治一竅不通。如果讓我跟著你幹,我會千方百計支持你!但是……”
“你還有什麼顧慮?”
“古人常說: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這是我對三叔提的唯一一個意見,望三叔斟酌。”
蔣介石拍了拍陳立夫的肩膀說:“立夫,這個你就放心吧!”
蔣介石也算一言九鼎的人,在此後25年,蔣介石從未向陳立夫發過火,就更別提“侮辱”二字了。
兩個人一前一後來到一個涼亭,而後坐下來納涼。秋日的廣州天氣依舊炎熱無比,於是兩個人一邊閑聊一邊喝茶。
蔣介石此時便問陳立夫對革命和政治的看法,為什麼入了國民黨,而不是共產黨,依此了解他的政治立場。當時,陳立夫還是一個思維相對簡單的人,他毫不保留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他認為父親和叔叔們跟著中山先生搞革命、打天下,雖然不是黨員,但熟知孫中山先生建立國民黨是想真正建立一個愛國為民的黨派,加入國民黨是受父輩影響。其次,國外的求學經曆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政治立場。再次,國民黨已經是主流黨派,國民黨則代表著政府,政府則代表著未來國家的走向。陳立夫的口才、文采都好,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而且立場堅定地表達自己對國民黨的擁護和支持,讓蔣介石樂得合不攏嘴。
“立夫,你說得好!黨國就是要你們這些思想堅定、擁護黨的領導的有誌之士啊!中山先生死得早,遺留下來的革命旗幟需要你們去扛。自從中山先生去世後,各個黨派都在打自己的算盤,如果先生泉下有知,也會死不瞑目!”蔣介石假裝歎氣,實則探一探陳立夫對其他黨派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