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處世是一種哲學,也是一門藝術。處世無方者,經常到處碰壁、舉步維艱;處世得法者,常能左右逢源、進退自如。在充滿激烈競爭的人類社會中,掌握為人處世的技巧,會使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和了解人性,從而贏得更多成功的機會。所以,如何獲得處世的技巧便成了永恒的話題。正所謂“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本書就是通過解讀古代聖賢的處世哲學,揭示為人處世的智慧及人生哲理。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過程,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方式演繹自己的人生,但是如果缺少了處世的智慧,生命便會黯然失色。古代聖賢深諳處世之道,我們應該仔細領會先人的思想精髓,在為人處世中做到方圓相濟、廣施善行、得失不患……這樣,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

懂得方圓相濟的人才能見容於天下。所謂方就是指規矩和法則,圓是指圓通、寬厚。這是一個人心智健全和成熟的表現。

多行善事的人才會得到上天的福報。古人雲:“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度。”一個人能夠心懷慈悲之心,及時行善,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給後代子孫種下了幸福的根苗。

得失不患的人才能寵辱不驚、誌存高遠。因為患得患失的人心中掛念的隻是外物,絕非道德的修養。而君子從來不會被眼前的得失所左右,這樣的人才能心無旁騖,有所作為。

恪守律己之規才能做到修身養性。古人把修身養性作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修身最重要的是嚴於律己。俗話說:“小節不保,大節難守。”在為人處世中,要做到時刻檢點和約束自己。即使在一個人獨處時,也要做到一塵不染,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品行和操守。

懂得藏才隱智才能成就大業。一個鋒芒畢露的人,常常會遭到別人的嫉恨或非議,因為他在展現才華的同時也給別人施加了很大的壓力,引起了別人的不滿。因此,有大智慧的人懂得低調處世,時刻保持謙遜的姿態,這樣既能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認清形勢,為以後成就大業積蓄力量。

難得糊塗是一種大智若愚的處世智慧。這不是指無原則地放縱,而是指在大事上堅持原則,在小事上不斤斤計較。這種顧全大局的處世策略,能夠使人提高自身的氣度和修養。

寬容待人才能贏得別人的信賴和尊重,從而為天下人所容。古人雲:“待人寬一分是福,處世讓一步為高。”這種寬容所表現的不僅是一種氣度,同時也是高尚人格的體現。

齊家有方才能領悟人生的真諦。從古人嚴謹的齊家之道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種凝聚力和感染力,還有深厚的涵養和巨大的人格力量。治家與處世有很多共通之處,隻有參透了治家之道,才能領悟為人處世的內涵。

掌握困境生存的策略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麵對逆境時,我們要學會審時度勢。人們常說:“逆境造就人生。”雖然逆境會給人帶來不幸或者損失,但它同時也會磨煉人的意誌。所以,順境不張狂,逆境能變通,就會在為人處世時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通過學習古代先賢的處世哲學,我們了解到,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往往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這些都是古人經驗的總結和思想的精華,其中所包含的人生智慧,對我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是值得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