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著名的道教宮觀第九節福建道教中心武夷宮武夷山為福建第一名山,也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從武夷宮前溯流而上,半天時間即可以看盡7.5公裏長的名勝集中區九曲溪。
宋明兩代,武夷宮規模宏大,殿宇多達300餘間,列為宋代九大名觀之一。宋代著名學者朱熹、陸遊、辛棄疾等曾先後以“提舉”之職在此主管觀事。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將戚繼光奉調移鎮薊州,途經武夷山時,曾在武夷宮三清殿題詩曰:“一劍橫空星鬥寒,甫隨平虜複征蠻。他年覓取封侯印,願向君王換此山。”表達了他對此地的熱愛與眷戀。
武夷宮又名衝佑萬年宮,在今福建崇安縣境內武夷山九曲溪口,大王峰南麓,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宮觀。
武夷宮始建於唐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初名天寶殿,南唐時稱會仙觀,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大加擴建,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改名為衝佑觀,元代改稱萬年宮,明代稱衝元觀,清代名衝佑萬年宮。武夷宮曾屢遭火焚,屢經重修,宮內以三清殿為主,前有漢祀亭、拜章台,後有賓雲亭、玉皇閣、法堂:東西還有廊廡、祠堂等。曆代為福建道教中心和我國著名道教勝地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