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與劉曉慶的十二年交往(8)(1 / 3)

那一年,中央電視台邀請劉曉慶主持春節電視聯歡會。日夜兼程,緊張排練,使她已經疲憊不堪,但她仍然惦記著媽媽……

除夕晚上,在中央電視台大播音室的春節聯歡會上,劉曉慶台上台下奔跑,又是串連節目,又是親自登台演唱四川民歌,直到深夜才停下來。但卸裝後,她便直奔北京車站,匆匆登上開往成都的直快列車。

這是除夕之夜,人們都在家中團聚,盡享天倫之樂。在旅途上奔波的人顯然大大地減少了。車廂裏格外空曠冷清。但劉曉慶的心裏卻燃燒著一團火。她思念媽媽,思念親人,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即飛到生她養她的媽媽身邊。

正月初一晚上,曉慶風塵仆仆地走進家門。見了媽媽,母女倆又親又吻,喜悅的熱淚盈滿眼眶……

“兒呀,這樣子緊逼趕回來,好辛苦呀!”

“不!見了媽,什麼苦累都忘了……”

全家人聚在明亮的燈光下,一起吃了一頓歡樂的團圓飯。

曉慶的媽媽身體一直不太好,得了膽結石病。1986年1月,醫生認為必須住醫院動手術。這時,曉慶正在上海,忙於《芙蓉鎮》影片拍攝準備工作。但一聽母親要動手術,便飛快趕回北京。她親自跑醫院,請有經驗的醫生為媽媽主刀。

媽媽順利地住進了醫院。

“你回上海吧。這裏有別人照顧就行啦。”媽媽覺得女兒為她花的時間太多了,生怕耽誤拍片,勸說道。

“不。我要留在你身邊。”曉慶深知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手術,弄不好危險性很大的,做女兒的哪能放得下心走呀?

手術開始了。曉慶簽完字後,就靜靜地坐在手術室外麵的長椅上等待著。她不時瞪著手術室門上的那盞紅燈發愣,好象要從那紅色的燈光裏看透什麼,好象那紅色的燈光能告訴她什麼似的……

手術整整進行了四個小時。曉慶整整等了四個小時!

媽媽安全地度過了難關,基本康複後,磽慶這才返回《莢蓉鎮》劇組。

這一年的5月,劇組已赴湘西拍片。可媽媽的甲狀腺炎病嚴重了,決定住醫院動手術。

媽媽覺得女兒拍片緊張,路途又遙遠,為母親的病,再來回奔跑,不但辛苦,而且時間精力也賠不起。她想,這回不能再加重女兒的負擔了。

“你們都不要寫信告訴曉慶。”媽媽特地囑咐身邊的親人,“不然,她一知道我住院,就又會趕回來的。”

親人們一致對曉慶封鎖了消息。手術後,媽媽才寫信告訴女兒。

“媽,這麼大的事,怎麼不告訴我呀?”曉慶接到信後,急了,立即發回一封航空信責怪媽媽,“你這樣做,女兒心裏不安呀……”

然而,為了不耽誤女兒的工作,媽媽仍然堅持能自理的事就不驚動女兒。7月,她又瞞著女兒做了一個手指腫瘤的手術。

1987年3月,由上海《文彙報》等單位主辦的“新時期十年(1976—1986)電影獎”的評選中,劉曉慶得票最高,獲得中國最佳女演員獎。潘虹、王馥荔分別居第二和第三。

“我這個人曆來是與獎無緣的……”曉慶甚為感慨地說。

“別的什麼獎,倒也無所謂。”媽媽說,“咱演電影,最主要的是要多想想觀眾喜歡不喜歡你的表演,獎不獎的不要去多想它。不過,這個獎,你倒是應該去領的。”

“媽媽和我想到一塊了……”曉慶興奮地說,“這個獎,我是要去領的……”

曉慶孝敬長輩的心,不僅光對自己的親人。與陳國軍相處的日子裏,國軍的父母和兄弟等親人多次到北京探親或治病,曉慶一樣熱情地盡了她的責任,尤其對國軍的媽媽更是極盡孝心。

那一年,中央電視台籌備中秋佳節《千裏共嬋娟》晚會時,約我幫忙請劉曉慶出來當特邀主持人。

一個下午,我與曉慶約好與籌備組的同誌一起前去她家接她,以便到宋慶齡故居研究“晚會”事宜。

不想,到了她家時,她卻不在。

“上哪兒去啦?”我問。

“陪國軍的媽媽上醫院了。”家人答道。

國軍的媽媽身體一直不太好,這段時間專程到京治病。曉慶不時得抽空陪她上醫院,幫助抓中藥,熬中藥。盡管還沒有結婚,可她已是在盡“媳婦”的孝道了。對一個大明星來說,能做到這樣,確實不易的。

我們隻好把車開到北影門口,等在那裏截她。候了約有個把小時,她陪國軍的媽媽回來了。

“我把國軍的媽媽送回家去就和你們走。”曉慶急急下車,手中還提著一串四五包的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