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1 / 3)

天下九州,徐州縱橫三千裏,西楚之地,古來人傑地靈,多出王霸豪雄。

《禹王貢》曰:徐州之域,古大彭氏之國也。

徐州其地廣大,汴水和泗水穿插交流,北走齊魯,西通梁宋,更是三麵環山。

徐州東麵又是千裏大平原,水陸肥沃,有良田數十萬餘頃,土地宜種菽麥,一熟可以供國家數年。

地勢陸通,乃登鋒陷陣,馳騁驍騎之咽喉要地,南守則略河南、山東,北守則勘淮、泗,自古徐州之得失,輒關南北之盛衰。

清澈的泗水河從沛郡悠緩的流入徐州城,又東南六十裏至呂城,巨石齒列,流波洶湧。

時人因積石為梁,故稱之呂梁洪。

城東十裏,呂梁洪上有兩座小城,一座名為雲夢城,一座名為梁王城。

今天的雲夢城中很熱鬧,恰逢一年一度的雲夢派大比武。小城本就很小,四月秀葽,郊外的狗尾巴草繁茂非常,暮春,春服既成,農忙的日子還要再等等五月的布穀啼聲呼喚,《郊關法》又嚴禁春狩漁獵,城裏城外的百姓都極其愛好熱鬧,呼朋引伴都來到了城北演武場。

人流不一定無痛,但是有人流的地方卻一定會產生交易與機遇,所以熙熙攘攘的城北引來了許多機靈的小販,兜來售往,前呼後應,往來而不絕。更有早早搭建的簡易茶肆酒鋪,供城中的貴人,城外的富紳坐著吃喝玩賞。

徐州人性情磊落豪爽至極,是以人民極愛喝酒,所以幾乎百姓家家都會釀酒,即使是戰爭時期,糧食緊缺,官府發行禁酒令,富庶的徐州城也依舊是酒香遍地。

刺史大人劉羲有一主簿尤為善長鑒別別酒,有好酒多令先嚐,主簿先生灑杳不羈,加之文人從軍多風骨蕭然,其好者謂之“青州從事”,次者謂“平原督郵”。

因青州有個齊郡,齊與臍諧音,好酒力一直到達臍部;而平原郡有個鬲縣,鬲與膈諧音,酒力隻能到達胸腹。

刺史大人是涼州人,涼地苦寒,善出驍將、名馬、烈酒。大人天生異相,須眉紫赤,猿臂善射,人中之雄也,兼之體恤百姓,為政以德,官府法紀嚴明與民秋毫無犯。

徐州民風淳樸,刺史大德百姓多感懷於心,知大人酷愛飲酒,投桃報李,每次趕在大人出遊時附近的民眾都會簞食壺漿,爭獻美酒。大人豪爽,與民同樂是以來者不拒,所以是每飲輒醉。

有一次銅山飲宴,觥籌交錯間,正宴酣之時,起坐而高歌:“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慷慨激昂,劉刺史雖然是北方人,卻依舊對上了徐州的脾氣,受百姓尊敬愛戴。一時間楚王山下,泗水河陽形成的千人擁高牙,乘醉聽蕭鼓的刺史出遊佳話傳遍天下。

徐州人更是愛戴英雄,識英雄,眾英雄,雲夢城傳說是由一代兵仙楚王信在呂梁洪上所築演武城將兵,壘石高四丈,背靠呂梁洪,東西走向十五裏,南北縱深九裏。雖然楚王信後來因功蓋天下,勇震人主為漢皇設計擒殺,朝廷下令泗水河南岸出產金砂,更名演武城為金城,然徐州人民豪性,最喜英雄,又感楚王為報漢皇知遇之恩,提三尺青鋒,追亡逐北,平定天下的英雄事跡,所以百姓多為楚王信鳴冤不平,因楚之南有大澤,名為雲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所以一直稱呼演武城為雲夢城以紀念楚王信,久而久之,隨著時間的流逝,徐州人民倔強的堅持,不知道那一位皇帝可能慚愧高祖在對待有功之臣的不仁,掩麵涕泣,就默許了徐州人民的叫法,正式更名金城為雲夢城。

暮春的日光在辰時這個階段已經微有溫度,將兵台上楊正的鼻尖此時已經沁滿了汗珠,絳赤色的短打緊身衣緊緊的貼緊後背,高挺的胸脯,寬圓的肩膀,被分明的線條勾勒出健壯筆直的身體。

楊正心中微微訝異道:“沒成想大比的第一個對手就是修習刻苦,實力強勁的楊素,看來想要晉級下一輪,不拿出點真本事是不能善了”。

此時的楊素前腳踏出一步,身形微躬,一拳向前懸空,一拳收斂貼胸,正是雲夢派最為古樸的拳架《奔雷拳》。

楊素天性質直謹慎,剛毅木訥,是以十二歲入雲夢派,已有五年,無論風雨寒暑,皆勤修時習,日日出拳從未間斷,是以拳術紮實,拳意磅礴。

一拳遞出,激蕩的拳鋒撕裂空氣的聲音如風雷回響,盤旋耳邊。拳意雄渾,揮灑間如斑斕猛虎剪尾,迅如疾風,勢如奔雷。

楊正本就性情豪邁,體魄強健,平日切磋最喜拳拳到肉,以暴易暴。此時見楊素出拳大開大合,至剛至猛。遂見獵心喜,旋去衣衫,赤膊上前,常年經受陽光洗禮的黝黑肌膚噴張的血管快速流動的血液引發年輕的姑娘一陣陣鶯鶯燕燕般尖叫。

一聲大喝:“大潮摧城式”右臂拳意如長江大河般洶湧滾動,奔流澎湃,一時間接連遞出數拳,拳拳遞進,速度、勁道、神意皆是如此,更兼巧妙處為拳拳銜接,避無可避,數年如一日水磨工夫打磨出的拳架此刻展現的渾無圭角,勢大力沉。這一式“大潮摧城”相傳乃“孔子周遊,觀水呂梁,懸水三十仞,流沫四十裏”所領悟的拳意。

方寸之間,陡然拳來拳往,拳影紛紛,高速的身形輾轉騰挪,回旋翻轉下又是拳拳到肉,兩人遞出的拳鋒與對方肌肉骨骼激烈碰撞摩擦出的砰砰聲響,昭示著每一拳崩滿的力量皆是可以擊斃常人,摧毀頭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