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心是世界上最複雜、最難看透、卻又是最需要了解的東西。因為我們每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和不同的人交往,而這些人中大多是我們之前沒接觸過的,這就需要我們在和他們交往的過程中保持謹慎的同時,也要能盡量掌握他們的心理。這樣的話,在麵對一些問題的時候,你就能在和他們的“較量”中占得先機,就能夠處在一個比較主動的位置上。

那麼,我們該用什麼方法來透析難測的人心呢?

“任何人都無法保守他內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卻在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個毛孔都會背叛他!”這是西方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一段經典名言,同時也是我們洞悉人心的入口所在——要想看透別人的內心,了解他的性格,成為善於識人的智者,我們就應該能見微知著,明察秋毫,從微表情著手。

在美國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某個地區發生了一起謀殺案,在問訊一些人的過程中,有一個人引起了警官納瓦羅的注意。當時,這個被問訊的人有自己不在場的證據,而且語言等其他方麵也看不出絲毫破綻,但納瓦羅依然不停地問他問題。下麵是問題中的一部分:

“假如你參與這宗案件,你會使用槍嗎?”

“假如你參與這宗案件,你會使用刀子嗎?”

“假如你參與這宗案件,你會使用碎冰錐嗎?”

“假如你參與這宗案件,你會使用錘子嗎?”

而第三個問題中提及的碎冰錐正是案件中的作案工具,被問訊的人心裏自然是非常清楚的。當納瓦羅提到碎冰錐的時候,這個人的眼皮耷拉了下來,一直到第四個問題的出現。這個微妙的變化沒能逃過納瓦羅的眼睛。他當即確定這個人為本案的第一嫌疑人,而後隨著偵查的步步深入,最終證明了納瓦羅判斷的準確性。

在這個案件中,納瓦羅之所以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靠的就是我們現在要講的“微表情心理學”。

微表情,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太在意的那些下意識的舉動,比如一個眼神,一個小神態,一個小動作等。它無法偽裝,不受控製,最能反映一個人真實的內心世界,告訴你對方此刻正在發生的心理變化。

再善於隱藏的人,也會在某些言行的細節上露出破綻,如果能夠抓住這些細節,就可還原他的真實麵目。這樣,就能夠輕易繞過生活中的險灘,從容地融入社會,在麵對人生各種挑戰時能遊刃有餘,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掌握局麵的主動權,成為人生的贏家。

想一想,如果你能在麵試的時候,準確了解麵試官在想什麼,可能就不會犯那麼低級的錯誤;同樣如果你能明白無誤地知道自己的女友在想什麼,那麼就不會在失戀之後還在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這些都可以在微表情的幫助下得到解答。

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做的並不是將事情本身做多好,而是要知道別人需要我們做些什麼。留心觀察每個人,從頭發到腳趾,從表情到神態,從語言到動作,從行為到習慣……有意地、細微地,在腦子裏羅列它所有的特征,觀察常人忽略的地方,那麼,就能減少對人心、人性的誤讀,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就能真正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有益溝通,進而有效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