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時代的入口處(6)(1 / 2)

“數字論壇”的其他成員跟在薑奇平身後,躍馬揚鞭殺將過去。段永朝本是學技術的,現在特別在乎輿論。他認為中國正在出現一股把信息社會“妖魔化”的苗頭,憤慨地反問:“指責‘時代的喧囂’是一種‘騙局’,如果出自學問者的口中的話,是否需要加上‘學問’的證據?”他用“話語的權力”給自己的文章做了標題,看來他除了不喜歡老人們的學問之外,還對老人的權威特別敏感。當然大多數人並沒有那麼敏感,筆鋒不帶激情,隻不過就事論事。王小東說“知識經濟還是真的”。陳禹主張“對信息社會的全麵認識”。此人是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院長、中國信息經濟學會會長,所以力求讓自己客觀周到,不偏不倚。“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一點恐怕是沒有什麼疑義的,”他說,“誤導來自於對信息社會的片麵理解。”還有個署名“村易”的人,自稱是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幹部,試圖用最革命的概念來解釋最現代的問題,不過他的話有點走題了:“信息社會就是共產主義社會。”他說,“全球最富的3人的財產超過最窮的48個國家的GDP總和,最富的225個人的財產相當於全人類最窮的一半人口(30億人)所擁有的財產。即使在全球幾個最富裕的國家內部,也還有1億多人屬於赤貧。在這種情況下,爭取共產主義的鬥爭必將興起。”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中國爆發了一場關於“信息社會”的爭論。兩軍對壘,陣線分明。《信息產業報》的編輯寫道:“這是中國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前夜爆發的一場大討論。”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這場討論遠不像“要不要民族品牌”的爭論那樣富有感情色彩,與“姓社還是姓資”、“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那一類意識形態性質的爭端更是完全不同。它看上去完全是新生一代和老一代人之間的鬥爭。90年代是農業萎縮、商業崛起的年代,按照中國古老的農耕文明來解釋,這叫“本末倒置”。食品加工業以及日用品製造業,也即宋健所說“人民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生活必需”與“後繼無人”這兩種力量之間沉浮跌宕,這在老一代中引起憂慮。可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傳統產業,他們不喜歡農村而喜歡都市,不喜歡“藍領”而喜歡“白領”,不喜歡工裝而喜歡時裝,不喜歡流水線而喜歡辦公室,不喜歡機器的轟鳴而喜歡流行音樂。他們的父輩堅定地相信,隻有實實在在的物質生產才是靠得住的,而他們卻格外崇拜智慧,向往那些一夜暴富的“數字英雄”。有不少事情證明,老一代的期望並沒有過時。也有同樣多的事實證明,世界正朝著年輕人期待的方向走。1997年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主題叫做“建立網絡社會”、1998年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報告叫做《浮現中的數字經濟》,這些事實也進一步展示了全世界的新經濟。克林頓總統甚至還宣稱,他的國內方針就是“網絡新政”,因為“因特網是未來經濟的重要特征”,並且正在使這個國家的物價上漲率和失業率都處在30年來的最低水平。如此一來,美國就呈現出“高增長,低通脹,高就業”的經濟。凱恩斯如果還活著,也一定會對克林頓的話莫名其妙,因為他的經濟學無法解釋信息對貨幣的支配。

何止凱恩斯,今日中國的學者們麵對整個國家對於“信息”的巨大需求,也會發蒙。很顯然,人類除了衣食住行,還需要別的。那位宋健院長和張光鬥教授如果在幾個月後知道了下麵這些事實,也許會重新考慮自己的結論。這些數字全部來自官方報告,不是“欺騙性的論談”:當20世紀最後一年到來時,我們國家已有210萬個互聯網用戶、1500萬台計算機、2000萬台手持電話、2500萬台學習機、4000萬台VCD、7000萬台尋呼機和35億台彩色電視機。這個報告還預測:到2005年,中國將有5000萬互聯網用戶和1億手機用戶。根據後來的情況看,這不僅不是“清談”,而且是個過於保守的估計。

這是個閃閃發光的年代,讓人百感交集。對立的言論層出不窮,各種可能性紛紛湧現,壞消息和好消息幾乎一樣多。微機時代才剛剛開始,人們就在談論“後PC時代”。丁磊緊鑼密鼓地籌劃他的“北上戰略”。要不了多久,也即1999年6月3日,他便把“網易”搬進北京,與張朝陽的“搜狐”比鄰而立。而張朝陽正在猶豫要不要來一次“西征”,讓“搜狐”殺進中關村去2004年9月,張朝陽把“搜狐”遷進中關村,成為清華大學科技園裏的一個大戶。。中關村那一邊,萬泉河小學校園裏那幾間屬於“新浪”的房間裏,王誌東正在努力說服一個精通互聯網的人來做新浪的首席執行官。那人名叫沙正治,曾是網景的資深副總裁,他答應了,隻是幾個月後才來上任。在此之前,這一屋子人都還不知道一個網站真正運行起來會發生什麼。有一天,公司忽然一片混亂,讓王誌東目瞪口呆而又無可奈何,原因是吳小莉來了。她是鳳凰電視台的一個女記者,年輕漂亮,由於得到一次機會向新任總理朱鎔基提出問題,引來那位“鐵麵宰相”的一番感天撼地的話,這吳小莉也就成了明星在1998年春天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吳小莉站起來,請新任總理說說自己的“心路曆程”。朱鎔基於是說:“不管前麵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人們關注她本人更甚於關注她播出的新聞。現在新浪把她請到“聊天室”,還要網上直播,本來一個挺好的主意,正可憑借明星的聲望一舉成名。可歎新浪剛剛起家,隻有一台服務器。吳小莉還沒說完一句話,網友蜂擁而來,其情形有如成千上萬的汽車同時湧向一條狹窄的公路,不免堵塞。新浪癱瘓了,技術人員急得大汗淋漓,還是無力回天。網友失望而去,吳小莉也隻好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