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進山之西域風情(1 / 3)

湛藍湛藍的天,高懸著一餅烈日,空氣裏充斥著一股燒焦的味道——炎夏酷暑灼燒活人的味道。王逸陽正甩著膀子走在柏油路上,呼哧呼哧的,汗水像水珠子連成線一樣止不住的往下淌。王逸陽邊走邊嘀咕:“好你個李朔,明明有車,不來接一下,還得讓我走著去找你。”

王逸陽抬頭望望遠在天邊卻看似近在眼前的雪山,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思念,回首望向口裏的方向,那裏有他的家鄉。身在源溪城,為了一份工作而駐足,這是他今後的人生。

源溪縣,西北邊陲戈壁灘中的一個綠洲小城,位於新疆天山以南的一個名叫克沙勒的地區,北鄰庫木塔格沙漠,南接塔裏木盆地,是古絲綢之路經天山往南支線上的一座文化重鎮。這裏有著幾千年的人類活動軌跡,也留下了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產,猶如一顆擱置在西北荒漠中的明珠,閃爍著別具一格的風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裏隻有荒漠,卻很少見大河,磅礴戈壁中,任何一個活物都是行走的生氣,放眼源溪城,敢在盛夏時節太陽底下軋馬路的,也就王逸陽這個外鄉人了。上午十一時,步行五公裏,快累成狗的王逸陽終於在北環路上看到了李朔的越野車。憋著心裏的那股恨勁兒,王逸陽真想上去把李朔海扁一頓。

接過李朔遞來的礦泉水,王逸陽半喝半澆的洗了個頭,總算是有了點舒坦勁兒,肺腑之間一呼一吸的全是滾燙的熱氣,他把短袖扒下來擰了又擰,擰出一地的汗水,然後搭在車的後視鏡上風幹。

王逸陽光著黑溜溜的脊背,又“咕咚”掉了一瓶水,打著水嗝說到:“這就是源溪城的好呀,衣服掛上二十分鍾就幹,擱在我們山東老家,搭個半晌兒功夫,也還是潮乎乎的。”

“看你這身板,是典型的山東莊稼漢”,看著土渣渣的王逸陽,李朔一臉壞笑的說:“這可怨不得我,去山裏避暑,我出車出人還得聯係山頭,不使喚你們心裏不平衡,哈哈哈。”

“我勒個去,李朔,你讓我泡在四十多度的空氣裏走個把鍾頭,就要個心理平衡呀?!那好,到山裏我可得找點讓你心理不平衡的事兒幹幹。”王逸陽逮著話頭把憋在心裏的火兒撒了撒。

李朔從車後視鏡上一把拽掉衣服,扔給王逸陽,戲謔的說到:“快穿上你的‘貂皮大衣’,上車!享受好事總要有代價吧。我們去蘭萍鄉接周暢。”

“你可真夠摳兒的,十塊錢打車費你都省!”李朔邊搖頭邊小聲嘀咕道。

越野車一路東去,幾分鍾便已駛離了這座戈壁小城。汽車飛馳在國道上,路兩邊是一望無際的戈壁荒灘,零星會看到些駱駝刺、野西瓜等植被,如果不是坐在車上,一個人身處這樣的環境會有多大的迷茫?這種迷茫對於王逸陽來說是經常有的。吹著車內空調,略有疲倦的王逸陽陷入了短暫的回憶。

初來源溪縣已是五年前的事情,王逸陽大學畢業後便來到新疆謀生,他的家鄉在山東西部的平原農村,那裏地少人多,出村口就是公路,到縣城、到地市,滿共半個小時車程,八百萬人口擠在狹窄的地域上,就業擇業壓力自然也就大。剛來克沙勒地區的時候,王逸陽做了個簡單對比:克沙勒地區的地域麵積是自己家鄉地市的十倍,人口卻隻有自己家鄉地市的十分之一,這就是戈壁綠洲小城的地理人文特色。農村收入來源少,莊稼收成剛夠吃飯,是父母外出務工掙錢供到他大學畢業。該是他回報父母、回報養育之恩的時候了,所以,大學一畢業,王逸陽便來到新疆,通過招考到源溪縣公共就業服務局參加工作,對於他的父母而言,兒子能有份穩定、體麵的工作是他們最大的驕傲。

李朔是土生土長的源溪縣人,家境殷實,從不差錢,至於兩人的相識,用李朔自己的話說就是:“某年某月某日,在街上遇到了蔫蔫的、耷拉著腦袋的王逸陽,便決定收為小弟”,想到李朔飛揚跋扈的神情時,王逸陽不禁笑了,李朔別看做事挺壞,不過還真拿他當朋友。

蘭萍鄉是源溪縣的風水寶地,北去五十公裏便是天山支脈山麓,山峰高約一千多米,峰頂終年冰雪覆蓋,源溪縣的生產生活用水三分之一來自這山頂的冰雪。冰雪融水在山麓注入地下,形成淺層暗河,在蘭萍鄉處流出地表彙聚成大河,鄉裏修建了水庫和灌溉水渠,成為全縣唯一一個不缺水的鄉鎮,也是全縣最富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