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妥善處理辦公室人際(2 / 3)

毒氣攻心者

牢騷滿腹、怒氣衝天,這些就是“播毒者”們最顯著的特征。盡管偶爾一些“推心置腹”的訴苦能多少構築出一種“辦公室友誼”的假象,但喋喋不休的抱怨會讓身邊的人苦不堪言。也許你把訴苦看成開誠布公的一種方式,但訴苦訴到盡頭便會升華成憤怒。人們會奇怪既然你對現狀如此不滿,為何不幹脆換個環境,遠走高飛。

巴結老板者

如果好友之一喜好巴結老板,向老板爭寵,通常會引起另一方看不慣而影響感情。如果真需要巴結,就兩人相約去巴結。不要私下做一些小動作,讓對方懷疑你對友誼的忠誠度,甚至懷疑你的人格,同時也擔心平常對老板的抱怨會被你出賣,借著獻情報而爬上高階。辦公室中最有益身心的運動之一,就是共同在背後批評老板,許多同僚都是因為“共同敵人”而衍生的革命感情,如果被發現你偷偷當了耳目,友情從此完蛋。

公私不分者

“公事公辦”也是友情的殺手之一。也許一方想:我們這麼要好,何必對我要求這麼嚴格?即使出了事,也該罩著我才是。但另一方卻想:明知我們這麼要好,就不該為難我,把事情做好讓我對上麵交代,不該老出一些情況害死我!如此無法達成共識,將會造成許多不便和傷害,尤其在公務上出現差錯,相互責怪的情形將導致傷害,而當中一方因此承受公司的懲罰時,這段友情再也無法挽回。建議辦公室好友們先找個時間將界線劃清,公私分明,而非一味在心裏嘀咕著:他怎會這樣做?

伸手要錢者

隨便向朋友開口借錢隻能引發朋友閭的衝突。開了口卻借不到錢的,會埋怨對方不夠意思,覺得平常那麼好,原來都隻是表麵功夫;被借了錢的會覺得友誼出現了雜質,還要擔心是否有去無回。若未能如期還錢,被欠錢的可能會引起反感:都這麼熟了,竟然跟我來這一招,太過分了!欠錢的也會不滿:這種情形又不是如我所願,朋友就是患難見真情,如果有一天你像我一樣倒黴,難道不希望我伸手相援?

人際交往要有所保留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如何做以及其中包含的心理學的道理未必都知道。留有餘地,好事不應一次做盡,這也許是平衡人際關係的重要準則。

在鄉下,鄉親們對於給過他們幫助的人總是好酒好肉的招待,好酒好肉是他們能拿出的最好的東西,隻有拿最好的東西才能回報別人的幫助。也隻有這樣,在下一次有求於人時他們才會覺得自己不欠別人的,才不會心有愧疚。假如別人不接受他們的招待,那麼鄉親們也許再也不會求助於他。這是淳樸的本心,但也的確是正確的交往之道。所以,如果你想幫助別人,而且想和別人維持長久的關係,那麼不妨適當地給別人一個機會,讓別人有所回報。不至於因為內心的壓力而疏遠了雙方的關係。

人緣不好者不妨對照一下,自己是否也有類似情況。學一點社會心理學,對處理好人際關係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人際關係,會帶來愉快的情緒,有益於工作,生活。

23美好需要距離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廬山乃人間勝境,看不出它的妙處來,是因為身在山中之故。人與自然景觀之間的關係尚且如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是微妙有加。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和體會:親密的人之間經常發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初次交往容易。很多家庭常常相互埋怨,正是這種情況的表現。按理說應該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處,人際關係也越好。可事實上並非如此,原因可在?

很簡單,就是人們忽略了一個“度”的問題。因此,盡管有著良好的願望,希望自己所擁有的人際關係親密度越高越好,但還必須記住“親密並非無間,美好需要距離”。

對人際距離的把握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要尊重別人的隱私。不論多麼親密的人際關暴,也應彼此保留一塊心理空間。人們總以為親密的人際關係特別是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似乎不應當有什麼隱私可言。其實越是親密的人際關係越是要尊重隱私。這種尊重表現為不隨便打聽、追問他人的內心秘密,也不隨便向別人吐露自己的隱私。過度的自我暴露雖不存在打聽別人隱私的問題,卻存在向對方靠得太近的問題,容易失去應有的人際距離。

其次要有容納意識。容納意識要求我們尊重差異、容納個性、容納對方的缺點、諒解對方的一般過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清澈見底的水裏麵不會有魚。過分挑剔的人也不會有朋友。沒有容納意識,遲早會將人際關係推向崩潰的邊緣。

最後要懂得運用距離效應。距離效應是指由於時間的阻隔,彼此間有了距離,而一旦把距離縮短,重新相聚,雙方的感情就會得到最充分的宣泄。

可見,有時距離的存在也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應當培養自己拉開一定距離看他人的習慣,同時也不要時時刻刻把自己的透明度設置為100%。內心沒有隱秘是顯示了自己的坦蕩,但因此失去了應有的人際距離,無形中為以後的人際矛盾種下禍根,這就不是明智之舉了。

24學會適當地恭維對方

在人和人的交往中,適當地恭維對方,總是能創造出一種熱情友好、積極肯定的交往氣氛。恭維還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促使對方形成良好的行為規範。丘吉爾曾經說過:“你想要人家有什麼樣的優點,你就怎樣去讚美他吧。”適當地恭維對方,能夠很自然地贏得對方同樣的回報。

選擇適當的話題,借題發揮。

恭維本身往往並不是交際的目的,而是為雙方進一步交往創造一種融洽的氣氛。比如看到電視機、電冰箱先問問其性能如何,看到牆上的字畫就談談字畫的欣賞知識,然後再借題發揮地讚美主人的工作能力和知識閱曆。從而找到雙方的共同語言。千萬不要用挑剔的口吻,即使看到某些不足,也不必過於認真,以免使對方情緒不快。

語意懇切,增強恭維的可信度。

在恭維的同時,明確地說出自己的願望,或者有意識地說出一些具體細節,都能讓人感到你的真誠,而不至於以為是過分的溢美之詞。如你恭維別人的發式可問及是哪家理發店理的,或說明你也很想理這樣發式。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在讚揚張伯倫時說:“我真感謝你花在製造這輛汽車上的時間和精力,造得太棒了。”總統還注意到了張伯倫費過心思的一切細節,特意把各種零件指給旁人看。這就大大增強了誇讚的誠意。

注意場合,不使旁人難堪。

在有多人在場的情況下,恭維其中某一人必然也會引起其他人的心理反應。比如你恭維某次成人考試成績好的人,那麼在場的參加同次考試成績較差的人就會感到受奚落、被挖苦,這時你就要尋找某些因素,如某人複習時間太短,某人出差回來倉促上陣等等客觀原因來照顧他們的麵子。

措詞精當,不使人產生誤解。

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事:說話者好心。而聽話者卻當成惡意,結果弄得不歡而散。因而恭維的語意要明確。避免聽話者多心。

掌握分寸,不要弄巧成拙。

不合乎實際的評價其實是一種諷刺。違心地迎合、奉承和討好也有損自己的人格。適度得體的恭維應建立在理解他人,鼓勵他人、滿足別人的正常需要及為人際交往創造一種和諧友好氣氛的基礎上,那種帶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曲意迎合是我們所不恥的。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斯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欣賞。”如果在人際交往中,你懂得這一點,懂得恭維,善於恭維,那麼你將成為一個有同情心、有理解力、有吸引力的人。

25微笑也是一種交際手段

微笑是一種交際手段,其優點在於可以緩和氣氛,可以對人表示歡迎。很難想象你板著一張臉對來賓說“歡迎”時,來賓心裏是什麼樣的滋味。微笑還可以用來表示歉意,當你做錯事時,可以用歉意的微笑來擺脫尷尬。

在利用微笑作交際手段的時候,不能假笑、訕笑、奸笑、皮笑肉不笑,這些笑容都會讓別人覺得你不懷好意。對你心存戒心。

如果你不善加利用你的微笑,就好像戶頭裏擁有百萬美元巨款而沒有支票本在手上的情形一樣。還有什麼比用微笑來散播歡迎更有效的方法呢?當你帶著微笑恭維別人時,將會有更大的效力;而帶著微笑去央求別人幫忙時,也令他人更難以拒絕。

尤其是初次與人見麵時一定要保持笑容,讓對方有種一見如故的感覺,這種力量是金錢買不到的。上帝賜給我們這種神奇的力量,我們隻妻將潛藏在裏麵的財富拿出來,撣掉灰塵,好好運用它即可。

在鏡子前麵多加練習,養成微笑的好習慣,因為微笑是使你為別人帶來歡樂和事業成功的第一步。讓我們做那第一個表現善意的人,展現你的微笑,主動與別人交談。

那麼,怎樣才能使自己發出會心的微笑呢?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微笑為別人所認同呢?

你的心中要對生活充滿熱度。也許繁忙的工作和複雜的人際關係讓你覺得社會十分陰暗,尤其是你遭遇“辦公室政治”帶給你不公平待遇的時候。但是,這些都不是生活的真諦。你要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將你對人對事的美好感覺表現在你的表情之中,這樣才會笑得真誠。

要保持一種幽默感,學會用微笑化解對自己不利的局麵。你在生活中一定會遇到過別人對你的某些缺點或不足說出一些讓你難堪的話,這時候大可以一笑了之,算是自我解嘲。這樣的微笑,顯得大度而有涵養。可以“化困窘為祥和”,不會讓你麵紅耳赤,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微笑的時候氣度要優雅,不可粗俗、放肆。因為大家會很自然地認為這個人的笑容表現出了他內在的修養和精神追求。

要避免一些不正確的笑容。例如冷笑,即充滿怒意、諷刺、無奈、不屑、不以為然的笑容;媚笑,即諂媚的笑容,這種笑容出於某一目的,相去討好別人,反而讓人討厭;嬌笑,即裝腔作勢,模仿別人嗲聲嗲氣的聲音,這會給人沒有修養的感覺;竊笑,即偷偷笑話別人,看到別人出事時幸災樂禍,陰陽怪氣,最讓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