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議事 三(1 / 2)

聽到皇帝點到自己的名字,戶部尚書於東浦於大人的臉上顯得有些愕然,但心中卻還是如釋重負的情緒占了多數,在深吸了一口氣後,他緩緩的站了起來,用平緩的語氣說道:

“陛下,臣鬥膽稟告,若我夏朝今年出兵,大軍的糧草與軍餉恐怕……”

剛剛還在慶幸自己保住了一條命的趙三浮趙大人為了在已經讓自己產生了一些敬畏情緒的皇帝心中留下更好地印象,還沒有等於大人把話講完,就有些迫不及待的跳了出來,不留情麵的大聲說道:

“老於,我說你們戶部是不是貪的有些太多了啊?這幾年我夏朝境內是出了名的風調雨順,連我農莊裏那些大字不識一籮筐的老農們都說是百年難遇的好年景,怎麼到了你們戶部這兒就連大軍的糧草與軍餉都湊不起來了?”

“陛下,我覺得該讓老賈的刑部去好好的查一查才行了,指不定能抓住多少貪官呢!”

“老於,要是是因為你們戶部的原因失了戰機,我不去拆了你們戶部的房子的話我就不信趙!”

“趙愛卿,不要撒潑,聽聽於愛卿是怎麼講的,朕相信於愛卿會給我們一個解釋,你說是吧,於…愛…卿。”

坐在禦座上的皇帝揮了揮手,先讓在一旁放聲威脅的趙三浮噤聲,然後溫和的對戶部尚書說著,隻是在場的尚書們都從最後的“於愛卿”三個字中聽出了一股咬牙切齒的味道。

作為已經當了十幾年戶部主官的於大人並沒有因為皇帝那最後略帶威脅性質的話而手足無措,而是不慌不忙的整理了整理自己的前襟,拱著手深深的一鞠躬後,麵帶決絕的說道:

“陛下,且容臣細細道來,這幾年我夏朝的確是如趙大人所說的一般風調雨順,各地的賦稅就算以往有所拖欠這幾年也基本都押解進京了,但是,陛下,這幾年我夏朝境內的災害也頻頻發生啊!”

“乾明一十六年,鬱南道青州地龍翻身,死傷百姓無數,我戶部出白銀三十萬兩,調民夫五萬人,提成平倉儲糧五十萬斤前往賑災。”

“乾明二十一年,況北道瓏州洪水決堤,死傷百姓過十萬,流民無數。”

“乾明二十二年,淮西道申州出現疫病,死傷逾萬人。”

“乾明二十四年……,陛下,不是臣不夠盡心竭力,也不是戶部貪瀆不絕,實在是臣有心無力啊,求陛下明見!”

在聽完戶部尚書於東浦於大人彙報式的辯白後,原本還想將戶部嚴厲處置一翻以示朝廷威嚴的皇帝表情有些尷尬。

原本有些焦黃的臉頰上都泛起了一絲微不可見紅暈,在裝模作樣的咳嗽了一聲,掩飾了一下自己的表情後,一臉恍然大悟的說道:

“咳……聽你這麼一說,朕倒是記起來了,這幾年戶部在賑災方麵的折子倒的確上來了不少,不過那時朕患病在身,沒有好好的細看,倒是錯怪於愛卿了。”

“陛下明見萬裏!”

在收到皇帝的變相道歉後,戶部尚書於萬泉於大人原本高高提起的心終於平穩落地了,就算是抱著決絕的心態去進言的,但能夠沒事,於大人的心中還是很滿意的。

畢竟,在夏朝千年的曆史上,因為放不下所謂麵子和威嚴,然後讓臣子背黑鍋的皇帝那可是海了去了,能夠遇上這樣一位還算知錯能改的皇帝,實在是他們為官者的幸運。

“這可如何是好?”

沒了出氣筒的皇帝有些鬱悶,一邊喃喃自語著,下意識的想要伸手想要去抓抓自己的頭發,但下一刻手上傳來的漆具特有的冰冷觸感在無聲的提醒著他,現在是接納諫言的時間,不再是當初養病的時候了。

有些無奈的把手放下,看著朝臣們同樣無奈的神色,一時間,禦書房裏的氣氛突然變得沉重了起來。

就在君臣都因為了這個出兵的糧餉問題束手無策的時候,一個清冷但又不是那麼突兀的聲音突然響了起來:

“陛下,不如就由我刑部去抓幾個備案上的貪瀆之徒回來,抄完家,大軍的糧草與軍餉不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