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大結局(1 / 2)

炎黃二年七月十三日,馬超親自率領的三十萬大軍攻占了九江郡,攻破了吳國在長江南岸布下的第一道防線。在江東之地,建立起了一個承前啟後的橋頭堡。

炎黃二年七月十七日,龐統率領的義勇軍攻陷江東之西、長沙之東的廬陵郡,之後兵鋒不減,劍指江東更深處。

炎黃二年七月底,華國大將關羽力斬吳國大將董襲,攻破了董襲自武寧至德安一線的防禦,率部斬殺江東軍兩萬餘人,令江東人人自危。

炎黃二年八月初四,華國水軍在大都督周瑜、副都督甘寧的帶領下,忽然出現在了東海之上,奇襲了吳國會稽郡的沿海要塞,隨後對要塞進行了改裝,把這座要塞變成了義勇軍楔入吳國內陸的一刻釘子,令孫權如鯁在喉,寢食難安。

炎黃二年八月十九日,趙雲揚威沙場,單槍匹馬與吳國潘璋等五員上將交鋒,非但毫發無損,反而連斬五將,令江東軍肝膽俱裂。趙雲力助義勇軍奪下丹陽郡,離吳國的都城建業更近了一步。

炎黃二年九月二十二日,數路義勇軍在接連攻城略地之後,與建業城下完成會師。把建業連同城中的孫權,圍了個水泄不通。

義勇軍兵臨城下,建鄴城內的人們人心惶惶,棄城而逃者有之,出城投降者有之,畏懼義勇軍之兵鋒,自刎與家中者有之……

大軍圍城十日之後,吳王孫權終於不堪重負,打開城門,率領數十位文武官員,出城獻降。

孫權的投降,代表著最後一支抵抗義勇軍的武裝力量,瞬間土崩瓦解。馬超先後曆經十餘年的征戰,終於完成了天下大一統的宏願。

曾經戰火紛飛的大漢,已經成為了過去。天下的百姓們,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盛世王朝——華國!

完成天下的大一統之後,馬超勵精圖治,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注重工、農、商的全麵發展,短短三年時光,便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令華國的所有子民,都過上了真正安定的生活,人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致使國內的盜匪和山賊,以及各種作奸犯科的事情逐漸減少,最後竟至絕跡。

當華國的國力全麵提升之後,馬超親自書寫了一道詔書,拜水軍大都督周瑜為帥、副都督甘寧副之,調撥王雙、王平、郝昭、郭淮等戰將十員,賈逵、司馬芝、劉曄為隨軍參謀,以伏波銳士為主,起兵十五萬,遠征扶桑。

扶桑是先秦時,誕生於神州大地東北方的一個島嶼國家,至今的發展曆程,不過五百年左右,這個國家的做主之人,乃是一個妖豔的女子,名為卑彌呼。

對於這個荒誕與邪惡並存的國度,馬超從來都沒有半點的好印象。對這個國家在兩千多年後的屠華行為,更是深惡痛絕。別的曆史軌跡,馬超不想去改變,但是對這個國家,馬超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其在世間抹除掉的。

炎黃二年七月十三日,馬超親自率領的三十萬大軍攻占了九江郡,攻破了吳國在長江南岸布下的第一道防線。在江東之地,建立起了一個承前啟後的橋頭堡。

炎黃二年七月十七日,龐統率領的義勇軍攻陷江東之西、長沙之東的廬陵郡,之後兵鋒不減,劍指江東更深處。

炎黃二年七月底,華國大將關羽力斬吳國大將董襲,攻破了董襲自武寧至德安一線的防禦,率部斬殺江東軍兩萬餘人,令江東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