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又折回他的窯洞,把狗重新拴在那兒,第四天,懸賞額果然又漲了。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乞丐天天瀏覽當地報紙的廣告欄,當酬金漲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驚訝時,乞丐返回他的窯洞。可是那隻狗已經死了,因為這隻狗在富翁家吃的都是鮮牛奶和燒牛肉,對這位乞丐從垃圾筒裏揀來的東西根本受不了。
感悟箴言:
生活中的許多事情是不能等待的,在它最有價值的時候或最需要的時候,就應該讓它發出應有的光芒,體現應有的價值。收放有度才是智慧的人。
找一點精神上的寄托
為了使自己能經常保持一種寧靜泰然的心境,一點精神上的寄托是很需要的。
精神上的寄托,完全是屬於你私人靈魂深處的東西。它不一定有很大的意義,不一定有什麼積極的目的,它隻是你精神上的一片私人的園地,是你靈魂的一個小小的避風港,是你躲避世俗牽絆的堡壘,是你可以在那裏找到自己,和自己心靈懇談的一個秘密的花園。
會處理生活的人,一定懂得怎樣給自己安排一片不受幹擾的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在這裏,你可以想你所要想的,做你所要做的,躲開一切你所要躲開的,逃避一切你所要逃避的。這片小天地就是你寄托靈魂或你真正的自己的地方。
給自己的靈魂找一個寄托,那並不是消極的逃避,那正是一種積極的養精蓄銳。正如有位名人說的“我休息是為了工作。”我們也是一樣,讓靈魂去休息一下,養一養它在塵間奔波所受的傷,然後好再去奔波。
人生真是一連串不停的奔波!
我們幾乎很難找到一個人,能夠成天隻做他自己喜歡的事,過他自己所願意過的生活。
每個人都必須被動的做些他並不想做的事,表演一些他並不喜歡表演的角色,過一種他所不願過的生活。所以,我們發現,有些人一有時間就吸煙,有些人一有時間就看小說,有些人一有時間就寫文章。這些一有時間就想做的事,才真正是他所喜歡做的事。但是,因為他必須應付許許多多生活中的瑣事,他沒有充分的時間和自由去隻管做他所喜歡做的。因此,這些小小的嗜好,就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點寄托。
他從這裏麵找到他自己,得到生活的真味,暫時忘掉了世界的煩囂。
假如你懂得生活,同時你也懂得自己。那麼,你一定會在生活中找到那麼一點使你安心,使你忘憂,使你沉醉的所謂的寄托。
這寄托有時很容易找到。一本書、一張唱片、一支筆、幾張紙、或集郵、或攝影、或遊山玩水,隻看你興趣近於哪方麵,隻看你是否誠心去找。
辛勤的工作,然後用你的愛好去美化並充實你的生活,這樣,物質與精神才可以平衡。
感悟箴言:
每日繁忙的生活會使我們忽略太多美好的東西,但當你靜下心來尋找心靈寄托的時候,你才會發現曾經忽略的竟然是那麼的美好。還是多給自己一點放鬆的時間和心境,這樣你才有機會享受你真正的人生。
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
1967年夏天,美國跳水運動員喬妮·埃裏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負重傷,除脖子之外,全身癱瘓。
喬妮哭了,她躺在病床上輾轉反側。她怎麼也擺脫不了那場噩夢,為什麼跳板會滑?為什麼她會恰好在那時跳下?不論家裏人怎樣勸慰她,親戚朋友們如何安慰她,她總認為命運對她實在不公。出院後,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她注視著那藍盈盈的水波,仰望那高高的跳台。她,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潔白的跳板上了,那藍盈盈的水波再也不會濺起朵朵美麗的水花擁抱她了。她又掩麵哭了起來。從此她被迫結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離開了那條通向跳水冠軍領獎台的路。
她曾經絕望過。但現在,她拒絕了死神的召喚,開始冷靜思索人生意義和生命的價值。
她借來許多介紹前人如何成才的書籍,一本一本認真地讀了起來。她雖然雙目健全,但讀書也是很艱難的,隻能靠嘴銜根小竹片去翻書,勞累、傷痛常常迫使她停下來。休息片刻後,她又堅持讀下去。通過大量的閱讀,她終於領悟到:我是殘了,但許多人殘了後,卻在另外一條道路上獲得了成功,他們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創造了盲文,有的創造出美妙的音樂,我為什麼不能?於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學時代曾喜歡畫畫。我為什麼不能在畫畫上有所成就呢?這位纖弱的姑娘變得堅強起來了,變得自信起來了。她撿起了中學時代曾經用過的畫筆,用嘴銜著,練習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