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為什麼要選擇這本書?(1 / 3)

雖然我們都需要愛和尊重,但統計數據顯示,在需要程度上存在著明顯的性別差異。我問過7000個人同一個問題:“當你跟伴侶起衝突的時候,你的感受是沒有被愛,還是沒有被尊重?”高達83%的男性覺得自己不被尊重,而72%的女性覺得自己沒有被愛。換句話說,在同一場衝突中,女性會將對方的行為理解為不夠愛,而男性則會將對方的行為解釋為缺乏尊重。

男孩需要什麼?

令郎的感受同樣如此。但你明白他的感受嗎?遇到衝突的時候,如果你不能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你就體會不到他覺得自己是多麼不受尊重。你覺得自己不會故意去傷他的自尊,因此你便可能無法體會到他的感受。你可能會說:“他應該知道我愛他,我隻是想讓他變得更有愛一點而已。他不應該老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照這麼說,當爸爸的也完全可以告訴女兒說她不該覺得自己沒人疼愛。

正如露安·布哲婷在《女性思維》一書中所說:“男女分別對不同的壓力類型敏感……對青春期的少女來說,人際衝突就是一種讓她們幾乎難以承受的壓力。她需要被喜愛,需要被群體接納,而一個少年則需要被尊重。”看到了嗎?——一個少年需要被尊重。

當母親和孩子陷入衝突時——這對雙方都會造成很大的壓力——作為兒子,他感受更深的是不被尊重。他對尊重的渴求勝過對愛的渴求。但多少當母親的能覺察到這一點呢?就算她們能覺察到,又有幾個母親知道該怎麼說,怎麼做呢?誰曾教一個母親問自己:“我將要出口的話,是會讓孩子感到受尊重呢,還是會傷他的自尊?”

男孩是以尊重為標準來衡量母子關係中的壓力的。每個媽媽都需要意識並接受這一點。這並不是他的錯,隻是性別差異而已。女孩更渴望被喜愛,這同樣不是什麼錯誤。因此,當爸爸的絕對不能對自己的女兒說:“別老擔心你在學校不討人喜歡了。”幸運的是,一旦媽媽理解了孩子對尊重的需要,她便能明智地運用這一知識。她隻需要對孩子說:“我會因為你做錯事而責備你,但這並不是說我不尊重你。”請用“不尊重”這個詞來減輕他承受的壓力。

瘋狂怪圈

如果媽媽們不使用這種尊重話語術(Respect-Talk)與孩子對話,她與孩子的關係就會陷入我所說的“瘋狂怪圈”裏:由於得不到尊重,孩子也不會以愛來回應母親。由於得不到孩子的愛,母親便不會對孩子報以尊重,如此循環。你能理解兩者的關聯嗎?不論導致緊張關係的首要原因是什麼,現在都是次要的了。在男孩看來,問題的根源在於他感受不到尊重;而在媽媽看來,問題的根源在於她感受不到足夠的愛,至於“做母親卻不被尊重”的感覺,就更不用說了。於是怪圈轉得更快,更不可理喻。男孩不會覺得自己對母親愛得不夠,因為他隻覺得自己不被尊重;媽媽也意識不到自己對孩子缺乏尊重,因為她覺得自己的孩子既不愛她,也不尊重她。

雖然我們都需要愛和尊重,但統計數據顯示,在需要程度上存在著明顯的性別差異。我問過7000個人同一個問題:“當你跟伴侶起衝突的時候,你的感受是沒有被愛,還是沒有被尊重?”高達83%的男性覺得自己不被尊重,而72%的女性覺得自己沒有被愛。換句話說,在同一場衝突中,女性會將對方的行為理解為不夠愛,而男性則會將對方的行為解釋為缺乏尊重。

男孩需要什麼?

令郎的感受同樣如此。但你明白他的感受嗎?遇到衝突的時候,如果你不能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你就體會不到他覺得自己是多麼不受尊重。你覺得自己不會故意去傷他的自尊,因此你便可能無法體會到他的感受。你可能會說:“他應該知道我愛他,我隻是想讓他變得更有愛一點而已。他不應該老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照這麼說,當爸爸的也完全可以告訴女兒說她不該覺得自己沒人疼愛。

正如露安·布哲婷在《女性思維》一書中所說:“男女分別對不同的壓力類型敏感……對青春期的少女來說,人際衝突就是一種讓她們幾乎難以承受的壓力。她需要被喜愛,需要被群體接納,而一個少年則需要被尊重。”看到了嗎?——一個少年需要被尊重。

當母親和孩子陷入衝突時——這對雙方都會造成很大的壓力——作為兒子,他感受更深的是不被尊重。他對尊重的渴求勝過對愛的渴求。但多少當母親的能覺察到這一點呢?就算她們能覺察到,又有幾個母親知道該怎麼說,怎麼做呢?誰曾教一個母親問自己:“我將要出口的話,是會讓孩子感到受尊重呢,還是會傷他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