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孩子的畫,感知孩子的情緒和性格
俗話說:“言為心聲。”對於語言能力尚未完善的孩子來說,繪畫也是他們的心聲。當孩子不會或者不願意用語言表達內心情感和情緒時,大人通過研究他的繪畫,也可以感知他的內心世界。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畫是一扇通往他內心世界的大門,通過這扇大門,我們可以窺見孩子的喜怒哀樂、所思所想。這是孩子表達心聲的一種特殊“語言”,是孩子表達情緒、情感和對外界認識的一種方式和手段。孩子繪畫作品中的每一筆、每一劃,甚至顏色的選擇、線條的粗細,都可以直觀地反映出孩子真實的內在情緒與性格。
比如,情緒積極向上的孩子更喜愛用暖色調,明亮、溫暖、熱忱,就像一顆小太陽,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喜悅;而情緒低沉的孩子在繪畫時,就會不自覺地選用黑色、灰色、藍色等冷色調,借此傳達內心的失落、悲傷和抑鬱。
再比如,如果孩子繪畫的線條粗細均勻、力度適中,說明孩子當時的情緒是平和、穩定的;但假如線條強勁、反複加深,甚至將紙背都戳破了,就說明孩子的情緒不穩定,或許是憤怒,或許是激動,以此來尋求發泄,甚至具有攻擊性;如果線條細而淡,模糊不清,就說明孩子天生比較害羞、膽怯、缺乏自信,沒有安全感。
同時,最常出現在孩子繪畫中的人物往往是孩子最親近的人,說明他在孩子的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孩子將對其的依戀和熱愛全都畫在了畫中。一般來說,孩子喜歡某個人,畫這個人時的線條就會很柔和,色彩也會很明麗;但假如孩子討厭或害怕某人,就會將其畫得麵目可憎、血盆大口,色彩也多以黑、灰等冷色調為主。
此外,心理學還認為,喜歡畫三角形的孩子脾氣比較急躁,情緒容易波動,但是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強,頭腦清晰,思路靈活,多半喜歡數學;喜歡畫圓形的孩子脾氣溫和、細心耐心,有很強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喜歡畫折線的孩子情緒不太穩定,令人捉摸不定,但是思維敏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喜歡畫連環圖案的孩子待人寬容大度,自信心和適應能力都很強,尤其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強,等等。
總之,孩子的繪畫就是一門科學,要想看懂孩子的繪畫,不但要用眼睛,更要用心。畫中的線條、色彩、布局、比例、圖形,看似毫無規律,實際上大有學問,無不在向我們展示著孩子的情感、情緒、氣質、性格、心理變化、認知水平以及興趣愛好等。
屢試不爽的十種兒童情緒管理法
兒童心理學專家指出,孩子6歲前如果無法了解、認識和學習掌控自身的情緒,就會導致負麵情緒不斷,對孩子今後的成長產生負麵影響。因此,引導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方法,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1.認知法
學會識別自身的情緒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我們要有意識地教會孩子了解並識別各種情緒,如快樂、憤怒、悲傷、抑鬱等,並教導孩子準確表達自身情緒。事實證明,孩子越能準確地表達自身情緒,就越能夠和大人順暢地溝通,也越能有效地解決情緒問題。
2.共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