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太上老君(1 / 1)

原以為吳承恩所著《西遊記》尊佛貶道,細讀之後發現其中隱晦之意正好相反。

故列出以下幾點:

主人公孫悟空真正的師傅,菩提祖師。

2.孫悟空大鬧蟠桃會後。醉酒,走“錯路”來到離恨天兜率宮,這離恨天是三十三重天,孫悟空平時想來都來不了,而此時卻走錯路來此。

孫悟空進入煉丹房,“正好”丹房裏空無一人,(老君身邊的童子後來下界為金銀大王,都能把孫悟空折騰個半死)孫悟空有幸偷吃了老君煉的五壺金丹,吃了這五壺金丹後,孫悟空恰恰有了金剛不壞之身。致使後來天庭弄不死他。

3.老君練就了孫悟空的眼疾“火眼金睛”,在收服悟空時是觀音要出手了。老君怕猴子被觀音所傷,有怕別人嘲笑天庭無人,連孫悟空都製服不了,這才用金剛琢搶先出手。也就是說老君其實是可以收服孫悟空的,一直沒出手。

偷吃了他的丹,他也沒想真把悟空怎麼樣,沒有用任何法寶對付猴子,而是放他跑了。

就連後來悟空被抓來,孫悟空被困,老君跑去跟玉帝說他能把用八卦爐把孫悟空體內的金丹煉出來破掉他的金剛不壞之身。

帶老君把孫悟空領回來,居然是先給猴子鬆了綁再丟進爐子裏煉了49天,爐子的八卦位中有巽位,也就是風位,就那個位置沒有火隻有煙。

老君又是將猴子鬆綁後才丟進爐子裏,巽位無火,猴子肯定會自然的躲巽位,從而被煙熏出眼疾“火眼金睛”。所以火眼金睛根本是必然會產生的。這跟老君在玉帝麵前說的文武火燒出丹來根本就不是一碼事。

而是用風帶煙熏出了猴子的眼疾火眼金睛,猴子出來後,砸了老君的爐子,老君還是沒有把孫悟空怎麼樣。

總結:老君給了孫悟空不死之身,讓他死不了。

給了他火眼金睛,讓他日後能識妖

還有一點孫悟空在天宮鬧的那麼歡,道家真正大仙都沒出手,例如三清四禦五老之類的人,就連六司七元級別的也沒幾個出手。

反而積極的人是佛家,如來耍了一番手段後還頗覺的有成就感。把孫悟空壓了500年,逼他入佛門,去西天取經。

確實也教誨了他不少善念,但總覺的這有點逼他的感覺。

不像菩提,從不逼他,一樣讓孫悟空乖乖聽話。俗話說出家人不打誑語,那如來,觀音,唐僧是怎麼把緊箍帶到孫悟空頭上的。

說什麼出家人不打誑語,整部西遊,出家人一直在打誑語。而道家的人一直讓孫悟空盡量順其自然,因為他是天地靈氣而生,道家講究的就是這些東西,所以隻教他本領,再略指引一下他,例如菩提,太白,老君。都沒有逼迫過他。

這就是為什麼孫悟空在大鬧天空時無人能擋。到後來西天的路上經常鬥不贏妖怪的真正原因。

前期道家的人都在放水,孫悟空無意走到離恨天。猴子去了煉丹房正好有5壺金丹吃了有金剛不壞之身,而丹房裏正好沒有一人看守,都被老君拉去聽他與燃燈論道去了,這明顯是老君故意安排的。從老君身邊人物妖物的能力來看,他要收服孫悟空,不費吹灰之力。

特別是原著裏提到三清,既然孫悟空的本領是菩提教的,難道三清就破解不了了?

從頭到尾三清太白都沒真正出過手。

真正出手的隻有如來。

前期玉帝就是個妄自尊大昏君的形象

哪裏看出玉帝妄自尊大,猴子出生時兩眼帶金光射到天宮,玉帝直接小看他,無視他。

後把猴子調去守蟠桃園?猴子最喜歡吃桃了讓猴子看守桃園?那不就如同把狼丟到羊群裏去,引誘他犯罪。

猴子大鬧天空時,玉帝連派誰製服猴子都運用不好,連用二郎神都是觀音給的提示。

那玉帝動不動就說要滅了孫悟空,兩次都是太白求情改為招安。

一次是弼馬溫,另一次是虛名的齊天大聖,太白看似騙了孫悟空兩次,實際是替孫悟空求情,委曲求全。

所以孫悟空由始至終從沒記恨太白,知道太白是好心。

幽默的是無論他怎麼對太白無禮和不知好歹。太白也沒發過火。

某個程度上來說太白忽悠了孫悟空兩次,孫悟空都沒對著他鬧什麼,總是對著玉帝鬧。

說明孫悟空天地靈氣所生,嫉惡如仇,無論妖人神,孫悟空天生能辨善惡。

孫悟空對玉帝說了一句最經典的話就是“玉帝天天換,明年到我家”意思就是誰有本領誰來坐玉帝位置,憑什麼玉帝他老人家一直坐在那。

所以原著裏第一回最後一句說打破頑空須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