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阻擊(1)(1 / 2)

殘陽如血.

1934年11月,湘江左翼無名高地上,紅一軍團十三連已經連續激戰五個晝夜了。此時,黎明尚未來到,昨夜的秋雨來勢很猛,足足下了兩個時辰。攻擊陣地的湘軍似乎也疲乏了,在秋十雨下得最猛烈的時候,暫停了進攻,龜縮在無名高地山腳下的一片林地裏。

五天五夜了,無名高地上的紅一軍團十三連,隻有在這會兒才得到片刻的喘息。戰士們拖著槍,趴在戰壕裏,一歪頭,就睡過去了。雨水和血水混在一起,在陣地上汩汩地流淌,一絲一縷的血腥氣和泥土的氣息在空氣中彌漫著。

連長趙大刀倚著一棵被炮火燒焦的樹,剛開始他並不想睡著,他要好好想想,想一想陣地,想一想這七天七夜的阻擊任務。在這短暫的戰鬥間隙裏,他還沒想出什麼眉目,就睡著了。他太累了,兩個多月來,整個紅軍隊伍裏沒有人能睡上一個囫圇覺。

兩個月前,紅軍從瑞金和於都同時出發,那時還不叫長征,叫戰略轉移,突破敵人的封鎖線,去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領受了軍委的任務,左右兩翼掩護紅軍大部隊的轉移。但當整個隊伍一走起來,他們才明白,這哪裏是轉移,分明是整個蘇維埃在搬家。一張紙片,一塊布頭都帶上了,人喊馬嘶,肩挑背扛的,隊伍的行動真的是太慢了。有時整個隊伍就擁擠在一個山口裏,一匹負重的馬累倒了,橫在路中央。路窄人多,後麵的人誰也甭想過去。急著往前走的人,建議把馬和成包成捆的家當都扔到山澗裏去,負責押貨的人怎麼也不肯,雙方吵吵嚷嚷的,互不相讓,隊伍隻能是沒有邊際地堵著。紅軍初始的速度,可以用蠕動來形容

趙大刀所在的團負責斷後,比大部隊晚出發了幾天,可出發兩天後,就追上了前麵的部隊。因為他們有斷後任務在身,沒有過多的負重,隻是一些正常攜帶的槍支、彈藥和幹糧,完全是戰鬥部隊的速度,一個晚上的急行軍,就能走上幾十裏、上百裏。如今這支精幹的隊伍行走蠕動的搬家大軍中,就是渾身有勁兒,也使不出來。

那是一天的傍晚,整個湘江彤紅一片,死騾馬和人的屍體,以及一些輜重堆滿了湘江。敵人的炮火依舊猛烈,炸彈落在水裏,炸出的衝天的水柱,遮天掩日。戰士們迎著炮火,趟著浮在江麵的人和牲畜的屍體,快速地衝過了湘江。

當夜,他們團又領受了新的任務――阻擊敵人,掩護紅軍的大部隊轉移。十三連的具體任務是接管無名高地,堅守七天七夜,為大部隊轉移爭取時間。在這之前,一軍團的一個營的紅軍,已經在無名高地上堅守半月有餘。

在夜色的掩護下,趙大刀率領十三連的百來號人馬衝上無名高地時,所有的人都震驚了。原來這個營有著近三百名士兵,此時活著的還不到三十人。這幾十個人也都掛了彩,被炮火摧殘得麵目全非,互相攙扶著站在掩體裏,流著淚迎接十三師的到來。

代理營長姓王,營長和教導員早已犧牲,就是代理營長也換了好幾任。眼前的代理營長,隻是個班長,營的骨幹早已經拚光了。王姓代理營長給他們敬了個禮,嘶啞著聲音說:陣地還在,一寸也沒有丟,以後就看你們的了。說完,帶著幾十個人踉蹌著,在夜色的掩護下撤出了陣地。趙大刀還不知道,紅軍轉移前兵強馬壯的十萬人,經湘江一戰,隻剩下不足三萬人馬了。但此時,他清醒地意識到以後的七天七夜將是殘酷、血腥的。眼前的陣地上,歪七豎八地躺滿了屍體,有紅軍的,也有敵人的。敵我雙方在無名高地上糾纏了幾十次,所有的紅軍戰士都明白,時間對紅軍主力來說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