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天下之謎:自然生命奇觀 第一節(6)(1 / 2)

後來,李察那隊人員又找到一個距今已有一百五十萬年的直立猿人的頭蓋骨,據推測是“一四七○”的後代。他很像北京猿人,隻是腦部略小而年代古老得多。他不是在中國而是在非洲演化而來的,還與南方古猿曾經同時共存。

有了這些發現,人類在地球上出現的年代顯然要比過去設想的早一百萬年,大概是在非洲出現,可能有三、四種人和近似人的動物在同一地區同時生存。

一九七四年,克裏夫蘭博物史館的美國人類學家約翰森和法國地質學家泰伊比,也參加了追查人類進化史的工作。他們在非洲阿法三角地帶,掘出了一副三百萬年前女猿人的骨骼。這個女猿人身高三又三分之一英尺,死時約十九歲,現在命名為“露西”。從解剖學來看,露西在動物學上既不能列為“人屬”,又不是南方古猿,可能是另一種人猿的後裔。

一九七五年,瑪利?李基在坦桑尼亞萊托利的火山灰中,掘出了迄今所知最古老猿人的牙齒和頜骨,經測定距今已有三百七十五萬年。一副是成人的,另一副是約五歲孩子的。從形狀上觀察,他們可能是約翰森找到的露西和李察?李基找到的“一四七○”的祖先,這樣一來,人類的祖先竟可追溯到三百多萬年前,古人類學這門科學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心髒衰弱和體力不濟的人,不能從事搜尋猿人化石的工作。一旦找到骨骼化石,就須用牙科用的剔牙工具和刷子,十分小心地把化石剔出來,這是非常辛苦的工作,要在非洲灼熱太陽下彎著腰一連工作好幾小時或許多天(挖掘露西共用了一千個工時);然後把附近泥土用金屬絲網篩篩過,看看有無:其他碎片;最後把碎片拚合。這種工作很像玩立體拚圖遊戲,隻不過大部分碎片已經遺失,而且沒有完成圖可供參考。

為什麼要費那麼大的力氣去尋找幾塊碎骨呢?“那種迫切要求就跟驅策《根》的作者哈利花費十年時間尋找自己祖先的來源一樣。”約翰森回答,“區別在於哈利要尋找自己家庭的根源,我們卻要尋找人類的根源。”

權威人士說,化石記錄裏缺漏之處仍然太多,因此無法把人類進化的過程連貫起來。可是,許多人類學家列舉從東非到巴基斯坦分散得那麼廣的地區所發掘到的化石骸骨,提出一種理論說,早期猿人遠祖是一種住在樹上的靈長類動物,叫做拉瑪猿(因印度拉瑪神而得名),生存於一千四百萬年到九百萬年以前。在這以後的五百萬年沒有資料可考,情況不明。不過,在這段時期裏,非洲的森林逐漸縮減,拉瑪猿的後代有些離開森林,住在草原和空曠地方。由於他們在平地上需要看得見較遠地方,所以可能不再用四條腿而改用兩條腿站立,這就騰出了兩隻手來做別的事。他們個子小,沒有利爪銳齒,碰到食肉猛獸來襲,沒有樹木可供逃避,於是學會用棍棒石頭自衛和捕殺小獵物。他們的腦部漸大,智力也漸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