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天下之謎:自然生命奇觀 第一節(1)(1 / 1)

前言

大自然是個巨大的資源寶庫,它孕育了千姿百態的各種生命奇觀,它們的身影遍布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從冰雪覆蓋的南北兩極,到終年炎熱的赤道地帶;從物種繁多的熱帶雨林,到風沙漫天的荒涼大漠;從渺無人煙的曠野塞外,到人流熙攘的都市鄉村……到處都有生命的足跡,充滿著生命的氣息。而大自然的生靈們,更是以其特有的生命形態,共同譜寫著神奇的自然生命樂章。

這些自然生命景觀的存在使得大自然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它們的存在讓人類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從而使這個星球充滿了絢麗而神秘的色彩……

為了讓廣大青少年讀者更深入地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和我們這個星球上奇妙的自然生命景觀,我們特意編寫了本書。本書以精練而優美的文字,從全新的角度介紹了美妙而神奇的自然生命奇觀,並配以百餘幅精美的彩色圖片,讓讀者享受學習知識的無窮樂趣。

希望廣大青少年朋友能夠在對本書的閱讀中,真正學好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從書中獲益,在本書的陪伴下快樂、健康地成長!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相關著述,在此謹致誠摯謝意。此外,由於時間倉促加之水平有限,書中存在紕漏和不成熟之處自是難免,懇請各界人士予以批評指正,以利再版時修正。

物種的起源之謎

那時是一八三五年的三月,大博物學家達爾文第一次率隊勘察崎嶇的秘魯群峰。在登上安第斯山脈西麵險峻的山坡道路,進入一條狹窄彎曲的小徑時,騾隊需要停下來休息。達爾文眺望動人的景色,嵯峨的頂峰,深邃的澗穀,在晴空中盤旋的巨型禿鷹。突然間,附近一麵岩壁上的小發光物體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走近細看,原來是一枚海貝。接著又看到無數貝殼,從同一條石灰石夾層凸出來。

達爾文迅速下了騾子,著手擷采貝殼。他知道那裏海拔一萬三千英尺左右。騾夫一直在抱怨天氣寒冷,他也因空氣稀薄而在喘氣。這位博物學家若能在那裏停留幾天,就會有極大收獲。可惜當時是南半球的夏末,如果開始降雪,這個在安第斯高山的惡劣環境下備嚐艱苦的勘察隊,就會被困。

達爾文采集貝殼化石時,發現其中有些與以前在太平洋海灘上采集的相似。在過去某個時期內,這些貝殼大概都沉在海洋底下。由於某種不詳的隆起過程,從前是低窪的洋底,竟然升到一萬三千英尺的高處。當時的地質學家一直以為,安第斯山脈是由火山噴出的熔岩造成的。達爾文推斷,並不是全部如此。今天,我們曉得達爾文的說法很正確。慢慢漂移的地殼板塊互相摩擦,在許多地域弄皺了洋底,還把洋底向上推,沿著幾個大陸的邊緣擠出了幾條大山脈。

達爾文在這座高山采集的化石,促使他改變對地球年齡的看法,最後也改變了世人對地球年齡的看法。達爾文知道,帶有貝殼的沉積物,從海底升到山巔,必須曆經億萬年時間。達爾文也知道,安第斯山脈的貝殼絕非特殊例子。在阿爾卑斯山脈和其他山脈,以前也發現過類似的化石。

在某種意義上,藏在岩石裏的化石,可視作過去年代的地質岩,記錄著地球曆史的年代遞嬗,每一代各具其特有的生物體型。隻要沒有劇烈擾動,帶有最老年貝殼的最老年沉積岩層,就會給壓在任何沉積層係的底部。帶有較幼年化石的較幼年海洋沉積物,必會沉積在洋底較老年岩層的上端。如果這些地層未曾變動,其年代順序就如書中的頁數那樣排列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