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遺憾地報告一下,“神秘猴子”最終於2012年10月被抓獲,但絕大多數現代人類仍然像曾經的“神秘猴子”一樣,生活在他們最初並不適應的環境中,對此我們是否有必要擔心?在許多方麵,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幾乎不用”,因為21世紀初的生活對普通人來說還是相當不錯的。總體來看,人類這個物種相當繁盛,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最近幾代人取得的社會、醫療和技術方麵的進步。如今地球上的人口超過了70億,其中很大比例的人以及他們的子女、孫輩,都有望活到70歲以上。即使普遍存在貧窮問題的國家和地區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印度人的平均期望壽命在20世紀70年代不到50歲,但今天已經超過了65歲。數十億人比他們的祖輩活得更久、長得更高,並且能享受到比過去大多數國王和王後更舒適的生活。

盡管情況已然相當不錯,但還可以更好,因為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擔心人類的未來。除了氣候變化造成的潛在威脅,我們還麵臨著人口激增以及疾病流行方式轉變的挑戰。隨著長壽者越來越多,因感染或食物不足所致疾病而英年早逝者越來越少,患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卻呈現指數式增長。而這些疾病過去很罕見,或者根本不為人所知。富裕帶來的並不全都是好事,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成年人多數超重,健康狀況不佳,而兒童肥胖症的患病率在全球範圍內也在飆升,這預示著未來幾十年將有數十億不健康的胖子。

與健康狀況不佳和體重超重伴隨出現的是心髒病、中風、各種癌症以及許多代價高昂的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和骨質疏鬆。工作生活能力喪失的原因也在發生著令人不安的改變,因為全世界有更多的人患有過敏、哮喘、近視、失眠、扁平足以及其他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人們的死亡率降低了,但是疾病的發生率卻升高了,健康狀況出現了下降。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轉變發生的原因在於年輕時死於傳染病的人減少了,但我們千萬不要把老年人中較為常見的疾病與年齡自然增長引起的疾病相混淆。每個年齡段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受到生活方式的顯著影響。在45~79歲的男性和女性中,積極參加體力活動、攝入大量水果和蔬菜、不吸煙、飲酒適度的人,在某一年份的平均死亡風險僅為生活習慣不健康者的1br4。

慢性疾病的發生率如此之高,不僅預示著患者病痛的增加,同時也意味著巨額的醫療費用。在美國,每人每年花在醫療保健上的費用超過8000美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近18%。這筆錢中有很大比例是用於治療可以預防的疾病,如2型糖尿病和心髒病。其他國家在醫療保健上的開支較少,但隨著慢性疾病的增加,相關費用金額也都在以令人擔憂的速度上升,例如法國現在的醫療費用占其國民生產總值的約12%。隨著中國、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富裕起來,他們又將如何應對這些疾病及其費用呢?顯然,我們需要降低醫療費用,並為數十億現在和將來的病人開發廉價的新療法。但如果我們能夠事先預防這些疾病豈不是更好嗎?又要怎麼預防呢?

我很遺憾地報告一下,“神秘猴子”最終於2012年10月被抓獲,但絕大多數現代人類仍然像曾經的“神秘猴子”一樣,生活在他們最初並不適應的環境中,對此我們是否有必要擔心?在許多方麵,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幾乎不用”,因為21世紀初的生活對普通人來說還是相當不錯的。總體來看,人類這個物種相當繁盛,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最近幾代人取得的社會、醫療和技術方麵的進步。如今地球上的人口超過了70億,其中很大比例的人以及他們的子女、孫輩,都有望活到70歲以上。即使普遍存在貧窮問題的國家和地區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印度人的平均期望壽命在20世紀70年代不到50歲,但今天已經超過了65歲。數十億人比他們的祖輩活得更久、長得更高,並且能享受到比過去大多數國王和王後更舒適的生活。

盡管情況已然相當不錯,但還可以更好,因為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擔心人類的未來。除了氣候變化造成的潛在威脅,我們還麵臨著人口激增以及疾病流行方式轉變的挑戰。隨著長壽者越來越多,因感染或食物不足所致疾病而英年早逝者越來越少,患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卻呈現指數式增長。而這些疾病過去很罕見,或者根本不為人所知。富裕帶來的並不全都是好事,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成年人多數超重,健康狀況不佳,而兒童肥胖症的患病率在全球範圍內也在飆升,這預示著未來幾十年將有數十億不健康的胖子。

與健康狀況不佳和體重超重伴隨出現的是心髒病、中風、各種癌症以及許多代價高昂的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和骨質疏鬆。工作生活能力喪失的原因也在發生著令人不安的改變,因為全世界有更多的人患有過敏、哮喘、近視、失眠、扁平足以及其他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人們的死亡率降低了,但是疾病的發生率卻升高了,健康狀況出現了下降。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轉變發生的原因在於年輕時死於傳染病的人減少了,但我們千萬不要把老年人中較為常見的疾病與年齡自然增長引起的疾病相混淆。每個年齡段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受到生活方式的顯著影響。在45~79歲的男性和女性中,積極參加體力活動、攝入大量水果和蔬菜、不吸煙、飲酒適度的人,在某一年份的平均死亡風險僅為生活習慣不健康者的1br4。

慢性疾病的發生率如此之高,不僅預示著患者病痛的增加,同時也意味著巨額的醫療費用。在美國,每人每年花在醫療保健上的費用超過8000美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近18%。這筆錢中有很大比例是用於治療可以預防的疾病,如2型糖尿病和心髒病。其他國家在醫療保健上的開支較少,但隨著慢性疾病的增加,相關費用金額也都在以令人擔憂的速度上升,例如法國現在的醫療費用占其國民生產總值的約12%。隨著中國、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富裕起來,他們又將如何應對這些疾病及其費用呢?顯然,我們需要降低醫療費用,並為數十億現在和將來的病人開發廉價的新療法。但如果我們能夠事先預防這些疾病豈不是更好嗎?又要怎麼預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