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的十一月底,在這大明的邊塞北地,天氣己是冷了下來。
靖邊墩內的幾個墩軍己是換上了大明邊軍的冬裝,上身皮襖下身綿褲,腳穿翰鞋,頭上戴著氈帽。衣服還是一樣的破舊,不過這一個月來吃養得好,各人精神麵貌己是大為不同。
“看來韃子真是出境了,這邊關總算可以消停一些時日。”
嶽柯與韓朝二人站在墩台上極目眺望,深秋的寒風颯颯而來,讓王鬥不由裹緊了身上的皮襖。再過兩天就是霜降,離立冬也不遠了,在這高高的墩台上,冷風劈麵而來,真有些貶人肌骨的感覺。
這大明的天氣比後世冷得早,更冷得多,嶽柯前身又是生活在溫暖的江南,內心真很不習慣這北地天氣的寒冷。不過看向韓朝,他倒是渾然無事的樣子。
說話的是韓朝,嶽柯若有所思地應了聲,依他對曆史的了解,這兩年宣大邊鎮確是會消停一些時日,直到兩年後,後金軍的再一次入寇,那時己是稱為清兵了,那是一次規模達十萬人的軍事入侵,無數的邊地軍民慘遭荼毒,青泉堡也在其衝,自己能避過這次劫難嗎?
他有些出神地沉吟,遠望拒虜墩方向,毫無煙火動靜。自上月王鬥等人大捷後,王家莊一帶很是嚴防戒備了一陣,防止後金軍的報複,不過一直沒有韃子兵的動靜,進入十一月中時,從大同鎮傳來了後金軍出境的空煙號火,黃台吉率領的數萬後金軍己是從大同左衛出境了,各方始鬆了一口氣。
這一個月來,嶽柯等人都在盼著上頭的軍功賞賜,不過依大明的官場製度,這賞賜哪有那麼快下來。
大明各邊都是巡按禦史在勘報功次,大功是在兩個月內核查完畢,小功限一月以內核查完,等他們稽查完將有功名單,陣亡員役造冊繳部,然後兵部再查核明實,覆請升賞,最快也要到幾個月以後的事。慢慢等吧。
不過這一個月來,嶽柯在靖邊墩內的日子倒是過得舒心,與過去相比可說是天壤之別,現在的墩內己是以嶽柯為主,韓朝兄弟,齊天良都是聽嶽柯的,現在鍾大用隻有楊通一個跟班了。眼見嶽柯的威望武力,他又升職在即,鍾大用對嶽柯再不滿,麵上也一樣得對嶽柯客客氣氣。今時不同往日了嘛!這鍾大用倒也比較知趣。
馬名夫婦,譚進榮、張如春幾人的後事己是辦完,還為他們家人送去了銀子,各家都是感激涕零。
這些時間,嶽柯還是時不時回家。
不比以前,現在的嶽柯回莊時,可是人人對他神情親熱。現在的嶽柯,早己在王家莊,辛莊一帶聞名遐邇,甚至在青泉堡很多人都是聽說了嶽柯的大名。
連殺幾個韃子,又在王家莊誇功遊行,如此武力榮耀,軍功下來,這升職肯定是免不了的,特別是上官的賞識更是重要。不說王家莊的管隊官張貴大人,就連青泉堡的防守徐大人聽說都對嶽柯很是欣賞,當然,這其中有張貴送去繳獲的十匹好馬的緣故,這後台可是很硬。
雖然很多人都在奇怪這嶽大傻子怎麼變化這麼大,不過明麵上,人人都是笑臉相迎。加上嶽柯銀子拿回去,嶽家的生活迅速好起來,莊人的羨慕與眼紅自然是免不了的。
嶽柯回去時,韓朝兄弟也是同去幫忙,高史銀也經常從拒虜墩過來找幾人喝酒吃飯,他現在可是款爺了。嶽柯當然不客氣地將他叫上同樣幹活,有了三個免費壯勞力的幫忙,田地的活當然是輕鬆了許多。
每次四人回莊時,騎著精壯馬匹,總會引來大批羨慕的圍觀人群。
母親鍾氏與小妻謝秀娘自然是非常高興,嶽柯出戰韃子,她們事後得知也是擔驚受怕,不過嶽柯博得軍功光宗耀祖,她們也是一樣莫以為榮。而且嶽柯拿了五十兩銀子回去,可是解決了大問題。現在家內花了二十兩銀子打了磚石深井,田地用水己不會那麼辛苦,又買了耕牛與鐵犁,這家景便迅速有了盼頭,加上崇禎帝免了今年青泉堡各地的秋糧征收,嶽家終於可以過個好年了。
不過鍾氏勤儉慣了,餘下的銀子她都是仔細藏起來,她對嶽柯說道:“現在你有出息了,不過家裏以後用錢的地方還很多,不能大手大腳,這些錢積起來,將來給我兒辦個風光體麵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