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長安,似乎已恢複了昔日的繁華,一切的一切都按照原來的軌跡運行著。
皇帝有驚無險,龍顏大悅,下令大赦天下。
武媚娘因為兩次救駕,恩寵更甚,風光無限。
叛賊王佑仁已死,府邸查封,叛賊之子王元芳下落不明,皇帝下令“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可禦林軍搜索了兩天仍無所獲,不過,此時並沒有多少人在意......畢竟世人的記憶總是短暫的,茶餘飯後最愛閑談的,並不是死去的人,而是活在當下的才子佳人。
太傅杜柯賜,狄知遜任吏部尚書一職,狄家父子恩寵如日中天,朝堂上進行了大洗牌,李治終於在長孫無忌等老臣掌握的朝堂上,安插了自己的人......
對於京城的百姓來說,長安之亂就在一片歡呼聲中落下帷幕。
可對於真正經曆過的人來說,那是一段令人悲痛的回憶,盡管往事如煙,隨風飄散,但有些人,有些事是不會被遺忘的。
睹物思人,曆曆在目的往往是那些刻在心底的往事。
京城德雲堂,一個黑衣男子,斜靠在最前端的位置,看著台上的伏虎表演,若有所思......
“狄公子,好久不見了。”一位紅衣女子上前,俯首招呼。
“玉鳳姑娘!”狄仁傑回禮一笑。
“公子一人,卻包了兩張桌子,莫不是為故人留的吧。”玉鳳笑著地說道,倒也沒有什麼波瀾,眼神裏透著股淡淡的憂傷。
“是啊。”狄仁傑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哀痛,“可惜了,如此好戲,卻隻能一人獨賞。”
不知為何,這個自己僅第二次來的地方,竟讓他心裏如此難受,如此不舍,似乎隻要一轉身,就可以看到一身男裝而又可愛的夢瑤,不停地叫著小虎小虎。
還有那個高傲有冷峻的京城四少之首的王元芳,他情深意重的好兄弟。
這是他們第一次相遇的地方,第一次一起破案,第一次......
“公子既然來了,不如去內廳喝一杯吧,德雲堂最近新進了一些蒙頂茶。”玉鳳頷首,眼神裏透著點捉摸不透的意味。
“也好。”狄仁傑點頭應道,心裏明白這玉鳳姑娘怕是有事要講。
到了內廳,狄仁傑卻見到了一聲白衣的竹筠姑娘。
“狄公子,別來無恙。”竹筠俯了俯身子。
狄仁傑笑了一笑,以作回禮。
“狄公子,上次的事情多謝你了,若不是你同王公子說替我求情,也許竹筠早就被處斬了”
說著竹筠倒了一杯剛沏好的蒙頂茶,遞給狄仁傑,歎了口氣說道,“竹筠一直都想向你和王公子當麵致謝的。”
“其實都是元芳的功勞,我並沒有做什麼”狄仁傑苦笑道,端起茶小抿一口,覺得有些苦澀。
“王公子他為了大唐江山,大義滅親,他本應受到封賞,彰榜天下,可如今卻落了一個亂臣賊子的罵名......”竹筠歎了口氣,低頭冷笑了一聲。
“是啊,雖被稱為京城四少,王公子的品性在王公貴胄中,可謂難能可貴啊!”玉鳳感歎道,王公子一直喜愛看戲文,京城四少算是德雲堂的常客,她依稀記得這位國舅爺溫和如玉的笑容,雖傲慢但待人卻謙和。
聽到玉鳳和竹筠的話,狄仁傑心裏有一絲暖意,“謝謝你們還記得元芳,記得他的好,相信他的人品。”狄仁傑起身對著二人深深地鞠了個躬。
“狄公子客氣了,公道自在人心,每個人心中自有一杆秤,來衡量對另一個人的是非對錯,而這些判斷是不會因為流言蜚語而改變的。”竹筠也俯了俯身子,語氣平靜卻堅定。
二人相視一笑,狄仁傑心中暗歎,是啊,那些會因流言蜚語而改變的判斷,自然算不得對一個人的評價,不過是人雲亦雲、隨波逐流的閑話。
————————————————
ps:這是很多年前寫的文了,那時候高考剛結束,如今都要大學畢業了,想來想去不如把文章發出來和大家分享,雖然不一定有人看,當時在貼吧上更到一半就太監了,寫不下去了,如今重新看自己的文也覺得當時語言過於青澀,做了些修改,順便借此研究一下縱橫哈哈(ಡω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