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道無常(1 / 3)

自先賢記載:在古之初,在有這天地之前,這世界非暗非明,萬物皆無,乃是一片混沌。也不知是過了多少歲月,這片混沌漸漸消散,清氣上升成為了天,濁氣下沉生成了地。天地雖成卻沉浸在漫漫無邊的黑暗中,仿佛這剛生成的天地就消失了一般。又不知過了多少日月,天空中厚重漆黑的雲層逐漸變得輕薄,現出了隱藏在雲層中的太陽和月亮。自此,天地間日月輪回交替,陰陽兩氣相互激蕩,萬物便在廣闊的大地孕育。

能創立這一切的究竟是何等的大能者?先賢認為是一位遠古的神仙所為,也有說是太古的“道靈”所為,又有說這天地乃因“道”而生,天地間的萬物皆因大道而成。這“道”所謂何名?先賢曰:此“道”不可書,不可畫,亦不可言。之所以謂之“道”,不過是為我等愚蒙之人勉強說之,勉強書之罷了。

此“道”隻知有之,不見其形,不辨其音,亦不聞其聲。這道既靜且動,靜者默默無聲,動者變化萬千。這“道”可大可小,可圓可方,不虛不實、不生不滅,存於廣闊宇宙之中天地萬物之內,無所不包,無所不含,是真正的包羅萬象。在天曰天道,在地曰地道,在神曰神道,在人曰人道,在鬼又為鬼道。真是玄之又玄,妙之又妙!

自古及今,這天地間已不知孕育了多少花草樹木、魚蟲鳥獸。在這眾多生靈之中,有飛翔於天上,有潛遊於水中,又有行走於山林,又有深藏於土內。天地萬物各從其類,各得其所,繁衍生息,循環往複,甚是安祥平靜。

在這芸芸眾生之中又有“人”這一生靈(傳說是上古大仙所造)頗具靈性,最是聰慧,竟從這天地萬物中悟出諸多道理。他們采石伐木以築屋,用來藏身,養蠶織布以成衣,拿來蔽體。又造出各樣工具用於勞作、生活,使之柔弱之軀勉強生存於野獸橫行的山林之間。

那時人們還未知風雲變幻,未曉四時交替,隻見天地之間忽明忽暗,忽暖忽冷,時而狂風大作,時而暴雨傾盆,不多時又有山火肆虐,不多時又有地動山搖,忽而鬥轉星移,忽而花落花開。對這些變化無常的景象,人們也是悲喜不定。尤其對於那水、火、風、雷等天災地禍更是懼怕之極,因其變化無常,力量又大,遠非人力所能抗拒。人們百思不解,以為是居於上天的大能大力者所為,這些大能大力者人們稱之為“神仙”,人們雖然沒有見過這些“神仙”卻是既敬且懼。

不知曆經多少歲月,這些人類已經生養眾多,廣布大地,儼然已成眾生之長,惟所痛惜者就是那生老病死終是難脫。又不知經曆多少年月,這人世間又出現許多智慧大能之士,他們仰望星辰,俯察大地,思想萬物,似乎已參悟出這宇宙運行之妙,天地造化之機,竟想憑所悟之法以求解脫生死之痛,超越輪回之苦。

由於這些智士能人對這天地大道感悟不同,就生出諸多的法門。有一法門,所悟於天地長生之道;又有一門講病症康複之理;又有一門所說數術之道;又有一門所述星象、占卜之道……真是林林總總,不勝數也。在這些眾多法門之中,修真長生之道更是經久不衰,不知多少普羅大眾為之向往傾倒,能人智士為此廢寢忘食,尤其帝王將相更是趨之若鶩。縱然如此,自古以來普羅大眾和帝王將相得道長生者卻是未曾聽說過,倒是傳說那崇山峻嶺間的山林隱士之中偶有得道之人,可這也不過是坊間的傳說罷了,誰又真地見過?修道修真之難可見一斑。

這天下大地之中,靈秀之地甚多,有一處叫做靈州,在這天下之中,因此也叫做中靈州,此處不但地大物博山靈水秀,更是人口眾多繁華無比。

在中靈州西南有一座山,名叫青駝山,此山雖然不大,卻也樹多林茂,離山不遠有一村莊,聚有三四十戶人家,由於村中多姓白,便叫做白家莊。莊中有一獵戶,名叫白德臣,五十歲上下,雖說年紀不小了,卻還身體健壯,精神矍鑠。由於為人樸實勤快,樂於助人,又粗懂些醫術,因此頗受村民的尊重。其妻陳氏,頗為勤儉,做得一手好針線。白德臣與陳氏生有一女,五歲時不幸被山中毒蛇所傷,終因醫術有限無法醫治而夭折;此後又生養一子,卻又得了急症不治早夭。此後一直未再育有兒女,說來也是一件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