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年前,自大聖李伯陽評定天下武學,天下紛爭不斷,七國亂戰數百年。直至大秦帝國一統六國,秦皇陛下一掃八荒,除西邊一直與大秦相抗幾百年的西涼,中原始有合一之態。
江湖之上劍城屹立不倒,傳承不斷,早先出現的三十六門派已剩不多。秦皇陛下一統六國,六國士子或轉投秦國,或心灰意冷隱居山野,或舉族遷往江南之地,或遷往劍城尋求庇護,更有甚者遷往西涼異地,不複舊國。至此山林中能人異士眾多,江南之地豪門盛世,而西涼也因士子西遷吸收了不少能臣,一時間即便是一統六國的秦皇陛下也不敢驅兵西上一統中原。
自江湖數代劍仙槍仙,傳至於此時也與當年有所不同,隻是那武夫之上的四大境界從未變過。蜀山、青城山、武當山、龍虎山,四大名山又擔起天下道統,互不幹涉。獨獨劍城居江湖首座之位又遠離江湖與廟堂,天下練武之人任如數百年前一般,以入劍城為徒為傲。
大秦傳至二世,二世寵信宦官趙陽,天下大亂,四處煙火。六國餘孽紛紛有複國之心,天下又起戰亂。自南有南楚舊臣令尹項氏一族最是強大,自東有原本是大秦帝國的縣官劉玄邦的起義軍。大秦既要抵製西涼三十萬大軍的壓境,又要鎮壓這兩股勢力,終是強弩之末,無力回天敗亡隻在朝夕之間。
秦曆二十五年春分,韓墨非自舊韓國都青陽城起身,前往南楚大軍勢要勸說南楚項氏一族進軍莫要伐戮氣息太重。天下人都等著這位少年去觸黴頭看笑話,隻是少年全然不理,隻一步一步向前。
“南楚身負天下大氣運,我青城山四位百年不出世的真人即便合力挽回,亦是強撐不久。皇帝陛下若退回舊都鹹陽,臣有三分把握可重頭再來,再現先皇之治一統天下。”大殿之上,秦二世皇帝端坐寶座之上,一名宦官側身立在身邊,大殿之下一位道人俯首說道。
兩路大軍已經打到汜水關外,不出七日便能馬踏洛陽,一舉將這千古大秦踏於馬下。那宦官聞言一聲冷笑,即便是身為皇帝陛下的秦二世亦是心驚,趙陽問道:“當年國師進宮,曾向先皇承諾可保大秦三百年不滅,先皇才封了國師職位,你青城山得以在四大名山中一飛衝天,傲視其他三座名山,如今你要皇帝陛下退回舊都,豈不將當年承諾當成了個屁?”
青城山乃四山之中最後崛起的名山,一直將自己與龍虎山相比,當年龍虎山道人下山,進大魏王宮,受封帝師,大魏所向無敵,一直到大秦滅掉魏國前夕,龍虎山還是大魏帝師。
青城山呂青塵早年間進宮,仗言可保大秦三百年不倒,才得以受封大秦國師,隻不過不曾想,一直互不幹涉的四山,忽然一夜間互爭天下道統之名,青城山氣運一夜間隻剩不足三成。隻知道那天上有位真仙下世,乃四山供奉的真君,四山互不相讓,均要迎接這位自天上來的真君轉世。呂青塵也隻是知道那一晚四位不出世的青城山老祖一夜間修為盡散,活生生熬死在那青羊宮中,龍虎山六位大真人同樣一夜間修為跌落至丹田凡境,即便是一直與世無爭的武當,也有一位真人從神台逍遙境一步踏入神遊太虛境後死在了武當後山。唯獨那蜀山,一直未有消息傳出。天下大亂四山大亂,青城山是如何也算不出這位真君下凡轉世的。
“趙上宮身為十萬宦官之首,又齊身輪海自在境,怎不知這天下氣運一說?天上那位下凡轉世,天下氣運十有八九全部轉入那真仙身上,大秦氣運足有三百六十七年,故貧道當年才鬥膽與先皇承諾可保大秦三百年。如今我青城山一派,四位老祖屍解青羊宮。”呂青塵話未說完,趙陽罵道:“你青城山四個老不死的,也配稱得上屍解?死了就是死了!那四個老鬼,還沒到能屍解升仙的修為!你呂青塵當年怎麼向先皇承諾的,今日就必須做到,否則我讓你青城山傳承到此就斷!”趙陽說完朝秦二世一拜,告道:“陛下無須擔憂,他青城山若做不到承諾,老臣明日就殺到他青城山,將他青城山一脈氣運盡數拔起!”呂青塵背後一陣冷汗,這位趙上宮說要將青城山的氣運盡數拔起,那便是一絲不剩!當今天下,四大境界者,入了輪海自在境那便是天人之姿。那第三境界,又寥寥數人,均是不出世的高人,不敢沾染這紅塵事,這世上講究因果,越是靠近那道門檻的人越不會輕易出手。世上傳言,若非這趙上宮沾染了太多紅塵事,恐早已不止這區區輪海自在境。跨境殺人的本事更是天下獨樹一幟,即便那江湖榜上的十人,都不敢說能與他一戰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