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解開心結的鑰匙唯有愛
故事完結的時候正值春節,外頭天寒地凍,我內心卻溫暖而充盈。因為,我總算給了淩覺和宣愉一個圓滿的結局。
我寫過很多短篇,看過的讀者都知道,我故事中的男女主想獲得一個相對美滿的結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笑)。可麵對淩覺和宣愉時,我卻變成了不折不扣的親媽,即使過程再虐再曲折,結局也會甜得治愈人心。
這大概是由於我長短篇寫作方法的不同吧。寫短篇時,人物的命運、情節的架構都清晰地存在於我頭腦裏;而寫長篇時,我所設定好的不過是故事的背景、人物的性格及情節的主線,餘下的,任其發展。可以說,我是伴隨我筆下人物一起成長的。不管是宣愉、淩覺還是季遠楓,他們都擁有自己的思維模式,自己的情感脈絡,而我所做的隻不過靜隨一旁當個見證,再一字一句記錄下來。
這個故事的起點源於我所做的一個夢,夢裏有個男孩來找我,我分明應該認識他,可偏偏想不起來是誰了。更要命的是,我看見他那張失落的臉,心竟然充滿悲傷。這份悲傷即使在我醒來後依舊久久不散。
三天之後,我仍然記得夢裏的一些片段,因此決意把它創作成一個有意義的故事。男主淩覺的原型正是我夢裏的那個男孩。
故事中我加入了一些心理學的元素。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較為公認的理論是:大多心理問題都是來自童年時期所遭受的心靈創傷。而我一直堅信,治愈創傷最好的手段不是用藥也並非介入治療,而是來自他人給予的無條件的愛。
女主宣愉就是如此,她坎坷的童年經曆導致她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她的初戀男友也因為一些原因離開了她。但她又是幸運的,因為正由於她幻想出的第二重人格的存在,才保護她始終懷有一顆堅韌的赤子之心。就像淩覺所說的,她是長在斷壁殘垣裏一株頑強的小花,看似搖搖欲墜,卻總在麵對風雨時傲然而立,誓不低頭。
這樣的她,終能得淩覺傾心以待。他的愛,足夠讓她忘卻命運曾給過的所有嚴苛。
至於我們的男二季遠楓,他也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角色,在寫作過程中竟然時時讓我陷入選男一還是選男二的糾結中(大笑)。在正文結尾,他默默把宣愉交到淩覺手上,相信有許多讀者會覺得遺憾。因此我為他寫了一個1萬字的番外,對於番外的結局,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
最後,希望所有看過此書的讀者都能得到一份治愈心靈的、無條件的愛。
蘇纏綿 丁酉年正月初一寫於北京